丧尸爆发第十年,公元2036年7月29日,星期日,上午十时。
地点:广州,世安军总部双子大厦A栋,军政联合司令部120层,一号战略决策厅。
高度,带来的是绝对的掌控感与无形的压迫。
正午的日光被特殊镀膜的巨型防弹玻璃幕墙过滤掉刺目的成分,化作均匀、冷冽、略带青灰的光瀑,倾泻在足以容纳数百人的巨大环形会议空间内。空气恒温恒湿,带着顶级过滤系统滤净后的、一丝淡淡的金属和臭氧混合的气息,精密而冰冷。脚下,是广州城经过十年血火重建后、被多重合金壁垒切割规整的钢铁丛林;远处,珠江入海口浩渺的水域上,依稀可见“定海号”核动力航母那如山峦般巍峨的轮廓。
此刻,这间象征着世安军最高权力核心的决策厅内,肃穆无声。环形会议桌的弧度如同收紧的钢铁臂膀,将中央区域包围。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占据了一整面墙壁,清晰的画面和稳定的信号跨越浩瀚海洋,将遥远的景象拉至眼前。
李峰端坐于环形会议桌正中央的主位。深灰色的立领军服常服没有一丝褶皱,暗金色的磐石徽记在冷光映照下仿佛凝固的血与火。他双手交叉置于光洁如镜的黑色合金桌面上,身体挺拔如松,目光深邃平静,如同无波的寒潭,倒映着屏幕上那片饱经蹂躏的异国土地——日本。
屏幕里,是东京湾区一处被世安军高度管控的港口指挥中心改造的“日本占领区总督作战室”。背景能看到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忙的军用码头和被炮火熏黑、又被强行修复的岸堤设施。画面中央,世安海军司令黄海涛上将,穿着笔挺的海军白色礼服常服,肩章金星熠熠。他身形挺拔,黝黑的脸膛刻着海风和硝烟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以及更深的、向最高统帅展示功勋的激动。
围绕李峰而坐的,是世安军这台庞大战争机器的核心齿轮:
? 李峰右侧(权威与基石): 刘振东如同沉默的磐石,穿着陆军将官常服,脸上惯有的粗豪被一种深沉的凝重取代。他旁边是戴着金丝眼镜、神色专注的王志刚,指尖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自带的数据板,屏幕上流淌着复杂的后勤与工程数据。再往后,王小虎抱着双臂,嘴角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看似漫不经心,眼神却如同剃刀般扫视着屏幕细节。陈默则隐在更靠后的阴影里,抱着他从不离身的cS\/LR35高精狙,如同李峰的一道冰冷影子。
? 李峰左侧(治理与未来): 政务总长林涛面容儒雅,眼神精明,身边围绕着王小雨(情报协调)、刘晓芸(民事统筹、资源配给)等文官系统核心。她们穿着合体的深色行政制服,面前摊开电子笔记板,神情专注而干练。舰队联络处代表维克多·陈博士也在此列,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眼神深处却闪烁着评估与警惕。
? 环形外围(多元与秩序): 以詹姆斯中将(非裔,前美军军官,现分管“南亚-太平洋缓冲区”多族裔民兵整合)为首,坐着十几位来自不同背景、肤色各异的高级官员或技术顾问。他们代表着被世安军秩序吸纳融合的多元力量,此刻无不屏息凝神,敬畏地望向主位与屏幕。
黄海涛浑厚有力的声音,透过高保真通讯系统,在死寂的决策厅内回荡,每一个音节都清晰可闻:
“将军!各位长官!世安八年(2031年)春,遵照最高统帅部‘东进令’,我世安海军特混舰队,协同陆战一师、三师、七师,总计十五万精锐,自舟山、香港、高雄三港启航,执行‘定海计划’,目标:日本列岛!”
随着他的话语,屏幕画面适时切换为动态军事地图。血红的箭头从中国沿海射出,如同致命的楔子,狠狠钉入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的主要登陆点。地图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战斗符号、伤亡数字和占领区标记。
“第一阶段登陆作战(2031.04-2031.12),重点突破九州长崎、鹿儿岛,四国高知,本州东京湾、大阪湾!遭遇本土丧尸集群及残余旧日军、武装民团的激烈抵抗!我舰队火力全开,‘定海号’舰载电磁轨道炮进行舰炮支援,‘磐石-IV型’两栖坦克集群抢占滩头!伤亡……”黄海涛的声音陡然沉重,“我世安军将士阵亡七千八百余人,重伤致残三千五百余人,合计一万三千四百零二人!此阶段,协同作战之日本籍辅助部队(主要由前期归降武装及部分武装幸存者组成)承担了最残酷的巷战清剿、丧尸集群诱饵、阵地坚守等任务,战死者高达九万六千余人!”
屏幕上闪现出模糊的战场影像片段:燃烧的都市废墟中,穿着五花八门、甚至仅佩戴蓝色世安臂章(区别于世安军正规墨绿色臂章)的日本籍士兵,在“磐石”坦克的掩护下,端着老旧步枪或自制武器,迎着密集的丧尸潮和冷枪,嘶吼着发起近乎自杀的冲锋。画面无声,却透着令人窒息的惨烈。
“第二阶段(2032.01-2034.06),巩固占领区,清剿内陆抵抗力量,建立隔离墙体系!”画面切换为巨大的工程景象。无数穿着印有“磐石建设”字样工服、面黄肌瘦的日本劳工,在世安军工兵和日籍监工(佩戴蓝色臂章)的皮鞭与枪口监视下,如同蝼蚁般在废墟上劳作。巨大的机械臂吊装着厚重的合金预制板,在东京外围、大阪-神户沿线、以及至关重要的“赤城-九州”海峡隔离带(防止北海道尸潮南下)构筑起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新幕府之墙”。同时,地图上代表抵抗力量的红色区域被不断压缩至北海道大部、本州北部山地及零星岛屿。“此阶段,我世安军将士伤亡有所下降,阵亡两千一百,重伤一千五百余。日本籍辅助部队在清剿残余抵抗据点、尤其是北海道冰原和中部山区的拉锯战中,再次承受巨大伤亡,战死五万两千余人。”
黄海涛的语气恢复了沉稳,带着掌控全局的力度:“截止今日,公元2036年7月29日,日本占领区现状如下!”屏幕上列出清晰的表格和数据流:
? 驻军力量:
– 世安海军陆战队、陆军驻屯部队: 10万(含舰队岸勤支援)
– 日本籍辅助军(正式纳入世安军后勤及指挥体系,获‘磐石’臂章): 20万
– 总计:30万 (含海、陆、空三军及后勤支援)
? 控制区域:
– 九州岛全境、四国岛全境。
– 本州岛:东京都、神奈川(横滨、横须贺)、大阪府、京都府、爱知(名古屋)、兵库(神户)、广岛、福冈、北九州等主要城市群及精华工业区、港口枢纽(占本州可利用面积的75%以上)。
– 北海道:札幌、小樽等重要港口及南部平原区(约占30%)。
? 人口状况:
– 末日爆发前(2030年预估): 约1亿2600万。
– 现有普查及模型估算(世安军控制区内): 登记在册并纳入配给体系人口:约720万。
– 缓冲区\/未收复区(北海道大部、本州北部山区及零星岛屿)幸存者预估: 200万-300万(生存状态恶劣,多为流民或小股匪帮)。
– 总计存活人口: 不足1000万。(此数字一出,决策厅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十年末世,一国人口十不存一。)
? 秩序建设:
– “赤城-九州”、“东京湾-大阪湾”、“札幌-函馆”三大核心隔离墙体系完成,总长度超过2500公里,关键节点由世安军直接控制。
– 主要城市间高架快速通道(具有防御功能)修复贯通,形成兵力快速投放网。
– 大型港口(横须贺、吴港、佐世保、大阪、名古屋、函馆)完成军事化改造,具备舰队驻泊及战略投送能力。
– 本土工业(残余)纳入“磐石”军工体系,重点恢复造船、精密加工及弹药复装能力。
黄海涛挺直胸膛,声音带着一种征服者的自豪与不容置疑的铁律:“将军!诸位!历时五年血火,我军已在日本列岛主要岛屿、最具战略价值之地,深深楔入‘磐石’之桩!‘世安’之旗,飘扬于每一处要塞、港口与隔离墙哨塔!”画面适时给出航拍镜头:巨大的、印有磐石徽记的金红色旗帜,在横滨港高耸的龙门吊上猎猎作响;在东京残存的摩天楼顶迎风招展;在白雪皑皑的北海道防线哨塔顶端傲然挺立。
“为确保绝对控制与秩序贯彻,”黄海涛的语气转为冷硬,“我军实行**‘世安主脑,日籍躯干’**的铁律!军队指挥权,自上而下,绝对掌握于世安军军官手中!”画面切换为清晰的指挥架构图:
? 方面军\/军团级司令: 世安军中将\/少将。
? 师\/旅级指挥官: 世安军上校\/大校。
? 团\/营级主官: 世安军中校\/少校。
? 连级指挥官: 世安军上尉\/中尉。
? 排级(最小作战单位): 世安军少尉\/资深士官长(必须为世安公民)!
“即便是仅有十名成员、配属数名日籍士兵的最前沿巡逻小队,其小队长,亦必须由我世安军士官担任!日籍辅助军士兵担任战斗员、劳工监工、基层警备,但其上升通道止步于尉官(需严格审核,无独立指挥权)。所有军事命令、资源调度、人事任免、司法审判之最终权柄,尽归于‘磐石’!”黄海涛斩钉截铁地总结,“此乃秩序基石,不容动摇!”
“哗——!!!”
当黄海涛的汇报落下最后一个铿锵有力的音节,环形决策厅内,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刘振东第一个重重拍响桌面,粗豪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红,吼声震得旁边王小虎掏了掏耳朵:“干得漂亮!老黄!没给咱世安军丢脸!把那些小鬼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王志刚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也闪烁着赞许,微微颔首:“战略节点控制精准,资源整合效率可观。伤亡比控制在预期之内。”
林涛、王小雨、刘晓芸等文官代表脸上洋溢着振奋的笑容,用力鼓掌。这份开疆拓土的功绩,不仅意味着安全边界的拓展,更代表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安置空间。
詹姆斯中将等多元代表也起立鼓掌,神情敬畏。世安军的武力投射能力与控制手腕,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依附于何等强大的秩序之下。
王小虎咧嘴一笑,朝着屏幕里的黄海涛比了个大拇指。
维克多·陈博士的掌声显得矜持而富有外交礼仪,但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凝重,显示着他所代表的舰队对这股日益壮大的地面力量更深的评估。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回中央主位。
李峰缓缓抬起手。
掌声如同被无形的闸门截断,瞬间平息。决策厅内重归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他看着屏幕中身姿笔挺、眼神热切期待着他评价的黄海涛,那张冷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却足够清晰的赞许弧度。他微微颔首,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在厅内响起,清晰地传达到海的那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