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过去,前线要塞周边令人窒息的炮火轰鸣声,果然如雷诺伊尔所预料的那样,逐渐变得稀疏、零落下来。
原本沿着公路轴线凶猛推进的“科伦-南方军”联军,在初步占领并巩固了b区外围的几个前沿阵地后,其进攻势头明显减缓,转而开始大规模地构筑防御工事,呈现出一种转入战略守势的姿态。
指挥室内,紧张的气氛稍有缓和,但疑虑更深。
一名游荡者出身的参谋看着沙盘上敌我态势的变化,忍不住带着一丝庆幸开口:“长官,看来他们的锐气被我们b区的防线挫败了!是不是该筹划反击了?”
此言一出,指挥部内其他人的眼光都看向他,好像在打量一个傻子。
雷诺伊尔缓缓摇头,脸上没有丝毫轻松,带着一种看透事实的凝重。
他指着沙盘上敌方新建立的、技术标准极高的防御节点,沉声道:“不,不是被我们挫败。你看看他们的布防,前沿观察所、炮兵阵地、后勤补给链的建立,井井有条,效率极高,这完全是科伦标准化的作业模式。他们不是打不动,而是……不想打了。”
他走到大型显示屏前,调出拉祖沃斯山脉的电子地形图,那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山地清晰可见。
“看看这地形,易守难攻。科伦的宗旨是‘零接触’战争,用技术和装备优势碾压对手,最大限度减少自身伤亡。之前进攻A区,是倚仗绝对火力和情报优势进行的‘清扫’行动,代价极小。但现在要深入山脉,进攻我们经营已久、占据地利的b区乃至核心区……”
雷诺伊尔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和无奈:“每一道山脊,每一个山谷,都可能变成消耗他们士兵生命的陷阱。用他们宝贵的、昂贵的士兵的生命,来换取剿灭我们这支在他们看来是‘地方叛乱武装’的完全胜利,这笔账,在科伦人眼里,是绝对不划算的。他们的国内舆论,也承受不起大量士兵阵亡名单带来的压力。”
他转过身,看着指挥室里的军官们:“所以,他们很可能改变了策略。从寻求‘彻底歼灭’,转变为‘战略围困’和‘消耗压制’。利用空中优势、远程炮火和电子战,不断削弱我们,同时支持南方军在前沿与我们进行低强度的摩擦,让我们持续失血,最终要么被迫投降,要么在漫长的消耗中自行崩溃。”
这个判断虽然令人沮丧,但却符合科伦一贯的行事逻辑。
这意味着,最惨烈的正面攻防战可能暂时不会发生,但联盟将陷入一场更为漫长和痛苦的绞杀战。
资源、能源、药品、兵员的补充,将成为比击退敌人进攻更为严峻的挑战。
“命令各部,利用战斗间隙,全力加固工事,抢修受损装备,囤积一切可用的物资。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加强对敌方补给线的骚扰和破袭!我们不能坐等着被他们困死!”雷诺伊尔下达了新的指令。
战争的形式变了,他们的战术也必须调整。
与此同时,在前线要塞战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气氛却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麦威尔的生命体征越来越稳定,也越来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