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件后勤副营长已经批过了,近卫营的有关队伍已经检验过这批车辆,现在农一团需要的就是全面列装和熟悉操作。
由于车辆的型号都比较老旧,其中也不包括什么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大概只需要一到两周就可以熟悉操作。
麦威尔放下文件,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
时间紧迫,但训练必须扎实。他抓起桌上的新手机拨通毛里斯的电话:“毛里斯,你去通知一下通讯室,让农一团各连连长,半小时后,汽车旅馆集合。”
半小时后,汽车旅馆台球室。
各连连长们已经聚集在这里,麦威尔站在最中间,他的身旁还有一大群近卫营的管理层人员。
“早上接收的那批装甲车都看见了吧?”麦威尔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从现在起,这些铁家伙就是你们的新坐骑!但别以为有了它们,你们就能横着走了!不熟悉它,它就是一堆废铁,甚至是你们的铁棺材!”
他来回踱步,目光扫过每一位军官:“由近卫营的老兵担任教官,负责教你们如何熟练使用车辆。我们只有两周时间。”
“明白,长官!”军官们齐声应答。
“现在,分配车辆和人员!”麦威尔一挥手,近卫营后勤参谋立刻开始按照名单宣读分配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农一团的营地彻底被发动机的轰鸣、电台的杂音和教官的吼声所充斥。
训练从最基础的开始。教官们钻进驾驶室,一遍遍讲解着仪表盘、操纵杆、启动程序。
btR-80的柴油发动机一次次被点燃,喷出黑烟,新晋驾驶员们笨拙地操控着方向盘(btR系列采用方向盘式操控,与传统坦克不同),让这个庞然大物在划定的场地内缓慢地前进、后退、转弯。
“离合器!慢抬!你想把变速箱干碎吗?!”教官的咆哮声几乎盖过引擎声。
车长和无线电员则围着电台设备,学习如何在这片嘈杂中建立并保持通讯,背诵着繁琐的呼号和通讯纪律。
相对于以上那些,炮塔的操作更为重要。
对于大多数只摸过轻武器的农一团士兵来说,操控14.5毫米KpVt重机枪和7.62毫米并列机枪的电动炮塔是全新的武器。
炮手们坐在狭小的炮塔里,按照指令反复练习搜索目标、瞄准、击发的流程,尽管现在只是空转炮塔和模拟射击。
“视野!注意你的视野死角!别光盯着一个方向!”教官拍打着炮塔装甲吼道。
步兵们则学习如何快速地从车辆后门上下车,如何在车辆冲击或停车时迅速散开成战斗队形,以及如何以装甲车为掩体进行作战。
他们反复演练着战术配合:车辆提供火力压制,步兵班组下车突击,清除威胁后再快速登车转移。
“快!快!快!你们下车慢一秒,就是给敌人瞄准的时间!”近卫营老兵的声音已经嘶哑。
白天进行实操训练,晚上则安排理论课程和战术研讨。
各车组围坐在一起,近卫营老兵教他们车辆的基本维护、故障排除,讨论在不同地形和敌情下如何运用这新装备。
老兵们不时巡视,解答问题,纠正错误。
当然,训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群平均学历也就初中的游荡者来讲,让他们学习比杀了他们还难。
大多情况下,这群人的表现能把进卫营的老兵气个半死。
不过迫于麦威尔的淫威,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新的东西。
日子一天天过去,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车辆行进变得流畅,编队行进初具雏形,车组之间的配合也默契了许多。
震耳欲聋的实弹射击训练中,车载轻重武器在农一团士兵手里也显得得心应手。
9月23日下午,麦威尔简单巡视了一下农一团的营地,各班已经基本熟悉了车辆操作和作战流程。
虽然算不上精锐,但已经达到了及格线。
拉去打仗的话,只要不碰上正儿八经的政府军,基本没有问题。
同时,农一团也从一个传统步兵团升级成机械化步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