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维修队(1 / 2)

汉东省公安厅研判室,陆则将赵老实的询问笔录逐字逐句拆解在白板上,红笔圈出三个关键信息:

“孙强明知通风设备不合格”,“维修队老刘与孙强争吵”,“老刘的维修公司事故后倒闭”。

“这三个点是串联旧案的核心,”他指着白板对助手小李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点的证据链条补全,从‘口述’变成‘可查证的线索’。”

小李皱眉:“可赵老实的证词是十年前的记忆,会不会有偏差?比如‘老刘’的身份,还有争吵的具体内容。”

陆则拿起笔录复印件,指尖点在其中一段:

“你看这里,赵老实明确说‘老刘是维修队的头儿,姓刘,叫刘兵’,还提到‘争吵时老刘手里攥着维修报告,说再不换设备就辞职’。

这些细节很具体,不像编造的。我们第一步,就是核实刘兵的身份,找到这个人。”

两人立刻启动跨区域协查,联系边西省工商局调取“兴盛煤矿”当年的维修外包合同。

三天后,边西省传来反馈:2014年,兴盛煤矿与“诚信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全年维修合同,公司法人正是刘兵,注册资本50万,事故发生后第三个月即注销,注销理由是“经营不善”。

“查刘兵的户籍信息和社保记录。”陆则下令。

户籍系统显示,刘兵,男,1978年生,边西省清河县人,2014年10月(公司注销当月)将户籍从清河县迁出,迁往地址为“汉东省临市”,但临市户籍系统中并无此人的后续登记。

社保记录则显示,刘兵自2014年10月后,再也没有缴纳过社保,仿佛凭空消失。

“孙强当年肯定动了手脚,”小李分析,“刘兵要么被他控制,要么已经……”

“不管哪种,先找刘兵的社会关系。”陆则调出刘兵的亲属名单,“他有个妹妹叫刘芳,现在还在清河县生活,我们去一趟。”

驱车六小时抵达清河县,刘芳的家在县城边缘的老旧小区。

面对警察的到访,刘芳显得十分警惕:“我哥失踪十年了,我早就不找了,你们问他干什么?”

“他失踪前,有没有跟你提过兴盛煤矿的事?或者孙强这个人?”陆则放缓语气。

刘芳沉默许久,眼眶泛红:

“当年他给我打最后一个电话,说‘惹上麻烦了,可能要躲一段时间’,还让我把他放在我这的一个铁盒子收好,千万别给别人。后来我再打他电话,就打不通了。”

“铁盒子里是什么?”小李追问。

“都是他的维修笔记和合同副本,”刘芳起身走进卧室,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我一直没敢打开,怕惹祸上身。”

陆则打开铁盒,里面整齐叠放着几本笔记本和一沓合同复印件。

陆则快速翻阅,发现在其中一本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2014年1月至7月兴盛煤矿的设备维修情况,几乎每一页都标注着“3号区域通风设备故障,建议更换”

但在7月10日的记录旁,有一行潦草的批注:“孙强口头否决更换,要求用胶带临时加固,风险极高”。

“这是重要的间接证据!”小李兴奋道,“能证明孙强当年确实知晓设备隐患。”

陆则却指着笔记本最后的空白页:“你看,这里少了几页,从7月12日(事故当天)之后的记录全没了。

而且,没有孙强的书面签字,只有口头指示的记录,说服力还不够。”

陆则转向刘芳,“你哥有没有提过,维修队里还有谁知道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