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跳梁小丑(1 / 2)

次日清晨的文化部大楼前,秋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儿,几十名影视从业者举着“还创作者公道”,“反对审批独裁”的标语牌聚集在门前,陈凯歌站在人群最前方,身着定制中山装,面色铁青地对着围拢的记者慷慨陈词:

“《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希望,陆则却因个人私欲暂缓审批,这不仅是对艺术的践踏,更是对中国文化国际形象的破坏!”

人群中不时响起附和声,有几位被煽动的新锐导演情绪激动地喊道:“我们的项目也被无故驳回,再这样下去,中国影视圈就完了!”

境外媒体的摄像机镜头对准了抗议人群,显然在等着捕捉“中国文化监管失控”的素材。

就在此时,陆则身着熨帖的中山装从大楼内走出,身后跟着秦峰与几位手持文件袋的工作人员。

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陈凯歌身上,声音平静却极具穿透力:“陈先生口口声声谈艺术与公道,不如先说说《霸王别姬》的导演署名问题。”

话音刚落,工作人员将投影设备架在门前的空地上,随着幕布亮起,《霸王别姬》的拍摄日志复印件清晰呈现。

“1992年7月15日,分镜设计未通过,陈怀皑先生重新绘制分镜稿;7月20日,‘蝶衣自刎’戏份拍摄三条未达标,陈怀皑先生调整机位后一条过……”陆则逐条念出关键记录,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紧接着,幕布切换到薪酬发放记录,其中标注着陈怀皑的“艺术顾问”薪酬是陈凯歌“导演”薪酬的三倍,旁边附有北影厂财务科的签字确认。

“据北影厂老会计证实,这是对核心创作工作的薪酬补偿,而非普通顾问费用。”陆则补充道,同时示意身后的老员工上前。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员工拿着当年的工作笔记,声音哽咽:“我当年负责片场后勤,亲眼看到陈怀皑先生每天最早到、最晚走,所有关键戏份都是他亲自指导,陈凯歌先生更多时候只是在现场协调演员行程。”

人群瞬间陷入寂静,陈凯歌的脸色由青转白,手指颤抖地指着陆则:“你……你伪造证据!”

“证据是否伪造,可随时联系北影厂档案室、当年的剧组工作人员核实,甚至可以请司法部门介入鉴定。”陆则语气冰冷,随即话锋一转

“更重要的是,我们查到你参与的某跨境合拍影片,资金来源于某些封建残余势力圈的海外账户,而该影片剧本中存在洗白清末统治、抹黑洋务运动的内容,背后正是季姓学者在负责内容把控。”

话音刚落,秦峰走上前,将一叠银行流水单和剧本修改记录摆在临时搭建的桌子上:

“这是我们联合金融部门查到的资金流向,每一笔都清晰标注着‘影视项目资助’,而剧本修改意见上,有季姓学者的亲笔签名,要求‘强化满汉矛盾’‘弱化近代化探索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