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入隐蔽的林荫道,她看到别墅二楼的书房亮着灯,季鸿远正站在窗前俯瞰庭院。
“老师。” 沈曼推门而入,将邮件和笔记本递了过去。
季鸿远翻阅着笔记本,手指在陈景明的名字上轻轻敲击:“这个棋子用得好,但要注意分寸,他不是沈明远那种容易被利益收买的人。”
“我明白。” 沈曼点头
“首发式当天,我会安排怀特他们抛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现代化’的议题,引导陈景明参与讨论。
只要他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部分西方学术观点的认同,后续我们就能借助媒体放大他的言论,逐步瓦解学界对篡改论文的质疑。”
说完,沈曼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在译着的注释里埋了些暗线,引用了几篇我们控制的匿名论文,后续可以通过高校的读书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些‘前沿观点’。”
季鸿远满意地笑了,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里面装着一枚嵌有蓝宝石的胸针。
“这是怀特托人带来的,蓝宝石象征着‘智慧与渗透’,很适合你。” 季鸿远将锦盒递给沈曼
“首发式是关键,记住,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让西方文明的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沈曼接过锦盒,指尖抚过冰凉的蓝宝石。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她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匿在阴影中。
她知道,三天后的首发式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她这把 “文化手术刀”,即将在学术界划开一道更深的口子,让渗透的毒液顺着伤口悄然蔓延。
深夜回到家中,沈曼打开电脑,开始修改首发式的发言稿。
电脑这东西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可是1绝对的稀罕货。
只有在高校、科研机构及涉外企业中才开始逐步应用于文档处理与信息传输工作。
商务印书馆作为文化出版重镇,能够为沈曼配备电脑,自然可以看出对她的重视。
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她删去了那些过于直白的表述,换上更具学术迷惑性的措辞。
突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封匿名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你的祖父手稿,我见过真迹。”
沈曼的手指猛地顿住,后背瞬间渗出冷汗,那所谓的 “祖父手稿” 本是她临时编造的诱饵,根本不存在真迹。
对方的这句话无疑戳穿了她的谎言,更意味着有人已洞悉她拉拢陈景明的真实意图,甚至可能掌握了她参与文化渗透的更多秘密。
沈曼心脏狂跳,脑海中飞速闪过无数个名字,既怀疑是那位提出质疑的华裔学者的反击,又担心是渗透网络内部出现了叛徒,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她立刻回复邮件追问详情,对方却再也没有回应。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拍打玻璃,仿佛在提醒她,这场精心策划的渗透游戏,早已暗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