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同奔流不息的星河。帝国历一万零七十年,宣宗李寰宇在一次深入探索某处远古遗迹时,为保护随行学者与珍贵文献,力战遗迹守护巨兽,虽最终将其斩杀,自身却也道基受损,龙魂黯淡,回归长安后不久便溘然长逝,庙号“武宗”。这位承前启后、在位期间见证了帝国巅峰与“净化者”挑战的帝王,最终将一副更加沉重、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担子,交到了已在储君之位历练近百年的李慕仙手中。
登基大典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简朴而庄重。没有万界来朝的极致喧嚣,但核心盟族的领袖皆亲身或派遣最高规格使团前来,他们的目光中,少了些许对万载盛世的惊叹,多了几分对这位亲历外宇宙血火、带领文明在绝对秩序面前争得一线生机的新君的审视与期待。
李慕仙,如今已是仙唐神朝的新一代主宰,庙号“明宗”。他身着玄黑冕服,立于永恒圣殿之巅,接受百官与万民朝拜。他的登基诏书并非一味歌颂盛世,而是直面现实:
“……朕承天命,奉祖德,继大统于多事之秋。外有秩序之壁垒高悬,内有承平日久滋生之弊……然,圣皇祖龙魂不息,列祖列宗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基业。朕不敢有忘贞观之锐气,不敢或懈开拓之初心……自今日始,当与诸臣工,与万兆黎民,共勉共励,使我大唐,非徒万世之名,而具万世之实,龙魂精神,永世传承!”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坚定,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仙唐将进入一个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内在锤炼与未来备战的新时期。
十年后,边境星域,“砺锋”军事学院。
这里并非传统的、只培养唐军修士的军校,而是一座融合了万界军事思想的最高学府。学院的广场中央,矗立的并非圣皇祖李渊的雕像,而是一块巨大的、未经雕琢的玄色星核铁,其上只有一道深深的、仿佛蕴含无尽剑意的刻痕,这是李慕仙(明宗)在一次视察边境时,随手一剑留下的,意为“锋芒需藏,出则惊世”。
今日是学院新一期学员的毕业演习。观摩台上,除了学院教官,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已是太上皇,退位后专注于龙魂本质研究与教导皇室子弟的李慕仙。他须发皆白,但眼神依旧清澈深邃,气息返璞归真,仿佛与周围天地融为一体。
演习场上,不再是单一的唐军方阵。一支由唐军龙魂修士、奥林匹斯圣盾武士、阿斯加德狂战士、精灵游侠、矮人符文守卫乃至肃正协议战术机器人混编而成的“联合战术小队”,正在执行一项复杂的敌后渗透与破坏任务。
他们的对手,是学院利用最新幻象技术与俘虏的低级混沌魔物、以及模拟“净化者”秩序力场特性的自动化防御系统构成的“假想敌”。
战斗激烈而高效。唐军修士以龙魂之力协调全局,稳定队友心神,抵御精神侵蚀;圣盾武士顶在最前,光盾与龙鳞卫的塔盾交相辉映;狂战士在精灵自然法术的加持下,爆发出更持久的狂暴力量,撕扯着模拟的混沌魔潮;矮人守卫则用符文加固阵地,并操作着结合了修真阵法与奥术能量的便携式炮台;精灵游侠的箭矢神出鬼没,精准点杀关键节点;肃正协议的机器人则冷静地分析着“净化者”力场的弱点,引导火力进行最有效的打击。
他们的配合并非完美无瑕,不同体系的力量偶有冲突,战术思想也需磨合,但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竭力协作、取长补短的精神,却让观摩台上的李慕仙微微颔首。
演习结束,小队以微小代价“摧毁”了目标。李慕仙亲自为优秀学员颁发勋章,那是一枚以星核铁为底、镶嵌着微型龙魂符文的“砺锋勋章”。
他看着眼前这些年轻、来自不同种族、眼中燃烧着斗志与迷茫的军官们,缓声道:“你们今日所见、所经历的协同与磨砺,并非只为应对已知的混沌或那冰冷的秩序。真正的战场,永远在想象之外。龙魂精神,在于敢为人先,在于海纳百川,更在于无论面对何种绝境,都能与身边的战友,无论来自何方,铸成最坚固的盾,最锋利的剑!望尔等谨记,你们未来要守护的,不仅是疆界,更是这文明薪火相传的……可能性。”
年轻军官们挺直脊梁,齐声应诺,声音中带着被点燃的信念。
神都大学,历史文献馆。
一位名叫苏砚的年轻历史学者,正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与数据链中。他是寒门出身,凭借对古文字与文明变迁史的惊人天赋被破格录取。他的研究课题,并非那些波澜壮阔的帝王将相传记,而是“龙魂精神在仙唐万载民间层面的体现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