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544章 自愿改信者日增

第544章 自愿改信者日增(1 / 2)

李渊那“偷梁换柱,釜底抽薪”的信仰新战略,如同在看似坚不可摧的信仰冰山上,点燃了一把奇异而温暖的火焰。这把火并非要粗暴地融化一切,而是巧妙地寻找着冰层内部的裂隙与共鸣点,悄然改变着其结构与性质。随着这项战略通过万象天工学院、文宣系统以及西征军前线细致而精准地实施,潜移默化之中,仙唐所期待的转变,开始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显现,自愿改信,或者说,认同并倾向仙唐理念的异界民众,正日渐增多。

波斯,尼沙普尔地区,一个饱受战乱与祆教严苛教规之苦的边境村庄。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村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村口的圣火坛进行晨祷,而是聚集在了一块刚刚立起的、粗糙的石碑前。石碑上刻着的并非阿胡拉·马兹达的神像,而是一条简化的、盘旋向上的龙纹,以及几句用波斯文和汉字双语刻写的话:“秩序存心,善行践言,仙唐庇佑,安居乐业。”

带领村民的,正是那位曾被唐军俘虏、经历内心挣扎的低阶祭司阿尔达。他面容依旧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迷茫,眼神却比以往多了几分坚定。

“乡亲们,”他的声音不再像过去布道时那般狂热,而是带着一种平和的劝说,“我们向圣火祈祷了数十年,祈求光明驱散黑暗,祈求公正降临人间。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是无休止的战争,是贵族祭司的盘剥,是日益艰难的生活。”

人群沉默着,许多人的眼中流露出深有同感的痛苦。

“如今,仙唐来了。他们带来了秩序,惩罚了欺压我们的税吏;他们带来了粮种和农具,教会我们新的耕种方法;他们并没有强迫我们摧毁圣火坛,只是告诉我们…真正的光明,不应只存在于冰冷的祭坛上,更应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存在于能让我们吃饱穿暖、不再担惊受怕的秩序里!”

他指向那块龙纹石碑:“这不是异教的神像,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一个能带来实际福祉的强大秩序!我们依旧可以向往光明,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劳动,在这位‘龙帝’(他们对李渊的称呼)带来的秩序下,去创造我们自己的光明?这难道不是对‘善行’最好的践行吗?”

人群中,一阵骚动。最终,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将一小捧麦粒放在石碑前,喃喃道:“如果…如果这真的能让我孙子不再饿肚子…我愿意试试…”

有人带头,便有人跟随。虽然并非所有人都立刻接受,但一种新的、基于现实利益与模糊信仰融合的倾向,正在这个村庄,以及无数类似的村庄里悄然滋生。他们或许并未完全背弃阿胡拉,却开始将未来的希望,寄托于那带来“实际秩序”的仙唐龙旗。

希腊,雅典,某个私人学园。

一群年轻的学者正激烈地辩论着。他们刚刚通过秘密渠道,拿到了一份仙唐文宣司精心炮制的“内部讨论稿”,《论“哲人王”与“龙皇”:两种精英治国理念之比较研究》。

文稿中,巧妙地将柏拉图“哲人王”理想中关于智慧、公正、无私治理的部分无限放大,并将其与李渊的形象(经过无限美化和包装)进行类比,论证仙唐的体制,正是“哲人王”理念在更大尺度、更高效层面的完美实现。

“看这里!仙唐的科举取士,不就是选拔‘哲学精英’吗?他们的三省六部制,不就是‘理性分工’吗?那位龙皇陛下,运筹帷幄,决胜万里,推行仁政,泽被苍生,岂非正是活着的‘哲人王’?”一位深受城邦内斗之苦的年轻学者激动地说道。

“可是…他们缺乏自由!缺乏公民的参与!”另一人反驳。

“自由?看看现在的雅典!自由带来了什么?元老们的扯皮,派系的倾轧,效率低下,民生凋敝!再看看仙唐!秩序井然,国力蒸蒸日上!如果‘哲人王’能带来真正的繁荣与强大,适当的秩序,或许比空洞的自由更为可贵!”

这样的辩论在希腊的知识阶层中越来越普遍。仙唐并未直接否定他们的哲学传统,而是巧妙地“借用”和“升华”了其中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吸引不满现状者的旗帜。虽然距离“改信”尚远,但这种思想上的倾斜与认同,无疑是仙唐文化战略的巨大成功。

罗马,一位显赫元老的别墅。

一场奢华宴会正在进行。餐桌上摆满了来自东方的珍馐美味,宾客们使用的皆是精美的仙唐瓷器和琉璃杯。宴会高潮,主人,一位与仙唐贸易获利颇丰的元老,得意地向宾客展示他最新的收藏:一尊用象牙和黄金雕成的、融合了罗马雕塑风格与东方龙纹元素的李渊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