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540章 经济血脉连三界

第540章 经济血脉连三界(1 / 2)

跨界贸易的丰厚利润,如同甘霖般滋润着仙唐这台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与社会肌体。然而,李渊与他的核心重臣们所图,远非简单的金银积累或资源掠夺。他们所构建的,是一张以仙唐为核心,以技术、资源、文化商品为纽带,深入渗透并试图掌控诸天万界的经济血脉网络。这张网无形无质,却比任何刀剑舰船更具威力,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长安,户部直辖的“万界通贸总署”。

此地已成为帝国最繁忙的衙署之一,甚至超过了旁边的兵部。巨大的殿堂内,不再是传统的案牍文书,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巨大的、由流光溢彩的水晶和符文构成的“诸界商贸灵境图”。图上,以长安为核心,无数闪烁着不同光芒的细线延伸向四面八方,连接着代表不同地域、不同位面的光点。

每条光线的粗细、颜色、明暗度,都实时反映着贸易流的规模、种类和顺畅程度。可以看到,通往河西、西域的陆路光线最为粗壮明亮,代表着传统丝路的极度繁荣;通往“镇远堡”及更遥远虚空的线路虽细一些,却数量繁多,且亮度在持续增强;甚至还有几条极其微弱、若隐若现的线路,试探性地连接着南方丛林、北方草原以及东海之外的岛国,那是探索舰队和秘密商队努力的成果。

数十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书记员和符文师,如同操舟的舵手,紧张地监控着灵境图的变化,不断将信息汇总、分析,然后写成简报,送入后堂。

总署负责人,是房玄龄亲自举荐的一位原户部干吏,名叫刘晏,以精于算计、长于理财着称。他此刻正站在灵境图前,对前来视察的李靖、杜如晦(代表政事堂)做着汇报,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疲惫:

“李帅,杜相,请看。目前,与我仙唐建立稳定商贸往来的大小势力,已达一百三十七个,涵盖六个主要位面、数十个主要文明区域。每日流经各口岸的物资、能量、乃至信息,堪比一条大江奔流!”

他指向几条特别明亮的光线:“陆上丝路,依旧是我等汲取波斯、印度河流域财富的主干道。我们输出的云舟、符箓、瓷器、丝绸、书籍,换回的是巨量的金银、奴隶、矿产、药材、乃至…人才。”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精通波斯、希腊、印度等地古典学问的学者和工匠,在陛下‘知识换自由’的政策下,正源源不断流入学院。”

他又指向虚空区域:“虚空贸易利润最丰,风险也最大。但回报惊人!‘镇远堡’已成为三十七个小型位面和流浪文明的主要交易对象。我们用廉价的工业制成品、能量晶砖、甚至…军事保护,换取了大量本世界根本没有的奇异矿产、生物样本、古代遗物。尤其是几种稳定产出‘虚空尘晶’的位面,其价值无可估量。”

最后,他指向几条新生的、纤细却坚韧的线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罗马帝国的间接贸易,通过黑海和草原部落的中转,也已初步建立。他们对我们的奢侈品和‘微光符’、‘暖玉’(低配版恒温符石)需求极大,而我们…正悄然吸纳着他们的金币和埃及的粮食,以应对国内因修炼普及而略增的消耗。”

李靖凝视着那幅庞大的灵境图,仿佛看到了无形的千军万马正在纵横捭阖,其规模与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直接指挥的西征大军。“经济血脉…名副其实。此网若成,则诸界兴衰,皆系于我仙唐一念之间。断其商路,恐比断其粮道更为致命。”

玉门关,西域都护府贸易司现场。

这里的交易更加具体而赤裸裸。一座巨大的、由阵法保护的露天货场内,来自东西方的商品堆积如山。一队刚刚抵达的粟特商队,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仙唐官员用一种奇特的“龙气秤”称量他们带来的波斯金银币。

“纯度七成三,含微量信仰杂质,折价八成计算。”官员冰冷地报出数字,不顾粟特商队首领的抗议,“这是帝国定的规矩!要么接受,要么带着你们的‘劣币’离开!下一个!”

另一边,一群来自吐火罗的归附贵族,正殷切地用家族世代珍藏的几卷古老羊皮纸典籍(上面记载着某些失传的祆教秘术和波斯历史),换取几张能够优先购买“神行飞舟”名额的“贸易许可券”。

更隐秘的角落里,一位披着斗篷的罗马密使(伪装成商人),正用一袋袋沉重的金币和一份标注着罗马边境军力部署的羊皮卷(他自以为是无用的地理图志),换取一批严禁出口的“强化版破甲弩箭”和通往长安的“特别通行符”。

贸易,在这里不仅是商品交换,更是情报收集、文化渗透、战略误导的舞台。每一个价格波动,每一次交易优先权的授予,都蕴含着仙唐深远的战略意图。

万象天工学院,文化输出研究所。

这里的“商品”更加特殊。学者们正在精心包装准备出口的文化产品。不再是简单的书籍,而是融合了影像、声音、甚至微弱精神暗示的“留影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