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536章 民生飞跃近仙化

第536章 民生飞跃近仙化(1 / 2)

知识爆炸的浪潮,其最深刻、最持久的威力,并非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新式武器或朝堂上的战略决策,而是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般,渗透进了仙唐治下千万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李渊“格物致知,惠及天下”的旨意,与万象天工学院源源不断产出的、经过“技术伦理与安全审查司”初步筛选的适用性技术结合,催生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生飞跃。其程度之剧,效果之奇,让许多长安老人恍惚间觉得,这尘世生活,竟有了几分传说中“仙境”的便利与神奇。

长安,西市。

清晨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市集却早已人声鼎沸,但与以往相比,多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新鲜景象。

卖蒸饼的王老倌不再需要徒弟费力地拉风箱,他的摊位上架设着一台小巧的、铭刻着符文的小铜炉,炉心嵌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微微发光的流荧石碎料。随着他熟练地注入一丝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龙气(经由学院推广的、极其简易的引导法门),炉内顿时腾起稳定而炽热的火焰,均匀地炙烤着锅具。“省柴、火旺、还没烟!一块下品灵玉能烧半个月!这‘聚热符炉’,真是神仙玩意儿!”王老倌笑得合不拢嘴,向围观的街坊炫耀着。这是神工造化院“民生应用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不远处,绸缎庄的张娘子正指挥伙计将几匹刚染好的布匹晾晒在架子上。那布匹颜色鲜艳欲滴,在晨光下流淌着奇异的光泽。“瞧瞧这‘灵染坊’的新色料,据说是学院里的大师们从什么…西域茜草和虚空矿物里提炼的,不掉色,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哩!宫里的贵人们都抢着要!”过往的行人,尤其是女眷,无不驻足观看,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更引人注目的是,街道两旁,每隔数十步,便立起了一根丈许高的木杆,顶端镶嵌着一枚打磨光滑的、内部镂刻着符文的巨大流荧石。一到夜晚,由附近里正负责注入微薄龙气或投入少量灵玉,这些“流萤灯”便能发出柔和而稳定的白光,将整条街道照得亮如白昼!夜禁虽未完全取消,但夜归行人、巡逻武侯的安全得到了极大保障,甚至催生出了新的夜市雏形。老人们感慨:“这光亮,都快赶上十五的月亮了,皇帝老爷真是给咱们带来了天大的恩德啊!”

京畿地区,渭水河畔。

几架巨大的、融合了希腊滑轮组技术与龙气辅助传动装置的新型龙骨水车,正在河水中缓缓转动,轻而易举地将河水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灌溉着岸边的万亩良田。农人们不再需要日夜不停地踩踏水车,只需偶尔检查一下核心处的灵玉能量是否充足即可。

地头,老农李老栓正小心翼翼地用木勺,从一个大陶罐里舀出一些泛着淡绿色荧光的粉末,均匀地撒在秧苗根部。“这叫‘百草生发散’,是学院农学博士们弄出来的好东西,据说掺了啥…啥亚马逊雨林的腐土精华和咱们的草木灰,壮秧防虫,一亩地能多收三成!”他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对身边来调研的户部小吏说道,“就是贵了点,要是官府能多赊销些就好了。”

那小吏拿着笔记本(也是学院推广的新式文具,用便宜的木浆纸和炭笔替代竹简刀笔),飞快地记录着:“老丈放心,陛下已有旨意,凡验证有效的农用新技新物,将由朝廷补贴,大力推广!”

凉州,新设立的“流荧镇”(原矿坑附近发展而来)。

这里曾是抵御妖蛮的前线,如今却成了仙唐边陲技术应用的样板。镇中心矗立着一座小型的“龙气共鸣塔”,虽然远不如长安的宏伟,却能稳定地释放出一个覆盖全镇的微弱龙气场,既能缓慢改善环境、抑制妖气滋生,又能作为所有民用符器的能量中转站。

镇民们用水,不再需要去遥远的河边挑取,镇子里铺设了简易的陶管,由一座“龙力水塔”利用水锤泵原理(结合符文增压)集中供水;垃圾处理也不再是简单倾倒,而是由专人收集后,送入镇外的“化秽池”,利用培养的特殊虚空菌类进行分解,产生的微弱沼气还能用于公共照明。

甚至镇上的医馆,也请来了一位受过学院基础培训的祆教医师(经过龙气洗礼和审查)。他既能用传统的波斯草药,也会使用学院下发的、经过严格净化的“止血生肌膏”(源自亚马逊战士配方)和“清心符水”(源自对希腊神术的解析),疗效颇佳,很受边民欢迎。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便捷、高效、安全。一种基于龙气网络和符文技术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从长安向四周辐射,悄然改变着帝国的根基。

皇宫,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