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440章 渊察天道寻解法

第440章 渊察天道寻解法(1 / 2)

长安城的九根“不灭龙炎炬”日夜燃烧,金色的火焰顽强地对抗着弥漫天地的灰暗劫气,如同在无边的黑夜中撑开了一片微弱却坚定的光明领域。诵读《正气歌》的声音逐渐连成一片,百姓们在这人道之火的照耀和信念的汇聚中,惶惶的人心暂时得到了些许安抚,恐慌的蔓延似乎被遏制了。

然而,站在皇宫观星台最高处的李渊,眉头却并未舒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仅仅是权宜之计。龙炎炬燃烧的是帝国的气运和他的龙魂本源,虽看似磅礴,但面对这席卷天地、源源不绝的劫气,无异于杯水车薪。诵读诗文凝聚的信念之力,也只能被动防御,无法根除那无孔不入的侵蚀。

“堵不如疏,防不如治。”李渊凝视着灰暗的苍穹,心中默念,“若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这劫气的本质,找到化解甚至利用它的方法,最终的败亡,依旧不可避免。天庭……玩的便是这阳谋,逼朕在绝望中耗尽最后一丝力量。”

他摒退了左右,甚至连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未传召,独自一人步入了皇宫最深处的一处禁地——并非富丽堂皇的殿宇,而是一座看似简陋、以青铜与黑石砌成的古朴祭坛。这里是历代唐皇祭祀天地之所,更是沟通帝国气运的核心枢纽。在此地,他的感知能与大唐的江山社稷、亿万子民的信念最为紧密地相连。

李渊盘膝坐于祭坛中央,缓缓闭上双目。周身澎湃的皇道龙气不再向外散发,而是徐徐内敛,与身下的祭坛、与整个长安城、乃至与帝国辽阔的疆域逐渐共鸣。

他的神识,并非像寻常修士那样探向外界,而是逆流而上,沿着那无处不在的劫气来源,逆向追溯!他要以自身人皇位业为舟,以帝国气运为盾,强行窥探这天地杀劫的核心奥秘,去寻找那一线渺茫的生机!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举动。劫气本身便具有侵蚀和污染的特性,主动去接触和感知,无异于将自身神魂投入毒液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劫气同化,心魔丛生,甚至道基崩毁。

但李渊别无选择。作为人皇,他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外人(如镇元子、冥河老祖),更不能坐以待毙。

神识如同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入那灰暗、粘稠、充满了负面情绪的劫气洪流之中。

瞬间!

无穷无尽的杂音涌入他的脑海!

那是战场上将士濒死的怒吼与惨叫!

是修士斗法时法宝破碎的哀鸣与不甘!

是妖魔吞噬生灵时满足的嘶吼与猎物的哀嚎!

是百姓失去家园亲人的痛哭与绝望!

是猜忌、怨恨、恐惧、贪婪……种种极端情绪交织成的、足以让任何心智不坚者瞬间疯狂的毁灭交响曲!

李渊的身体微微震颤了一下,脸色浮现一丝不正常的潮红。但他强行稳住了心神,人皇龙魂发出低沉的咆哮,将那试图侵蚀他神智的负面浪潮强行隔绝在外。

他的神识继续深入,不再停留于感知这些表象的情绪,而是向更深处,去剖析这劫气的“构成”,去追寻其产生的“规则”。

渐渐地,在那一片混沌与喧嚣之下,他“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劫气并非完全无序。它们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力场的牵引,遵循着某种古老的、冰冷的、绝对理性的……法则在运转。这法则并非由天庭制定,而是更深层次的、属于这方天地宇宙本身的“规则”之一,一种关于“平衡”、关于“因果”、关于“能量循环”的底层逻辑。

“原来如此……”李渊心中升起一丝明悟。

这场大劫,本质上是因他逆天改命、强行扭转大唐国运、并发动规模空前的西征,打破了天地间某种固有的“平衡”。他所做的一切,产生的巨大“因果”和能量扰动,超出了这方天地正常运转所能承受的阈值。于是,天地本身的“免疫系统”被触发,这套冰冷的平衡法则开始运转,产生了劫气,如同高烧之于人体,目的是为了“清除”掉他这个“病灶”,或者将他产生的巨大扰动“中和”、“稀释”,使天地重归“平衡”。

天庭,不过是巧妙地利用了这套法则,如同一个熟练的医生,知道如何刺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甚至趁机投放“毒药”(如封神榜),以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既消除了李渊这个威胁,又补充了神位,强化了统治。

“天道……并非有意志,而是一套程序……一套冰冷而绝对的规则……”李渊喃喃自语,仿佛触摸到了世界的本质,“天庭,也并非天道的代表,他们只是……这套规则的利用者和维护者,因为他们是目前这套规则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那么,解法在哪里?

强行对抗这套规则?如同螳臂当车,最终只会被规则的洪流碾碎。如同之前的龙炎炬和《正气歌》,只能短暂地营造一个避风港,却无法改变整个海洋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