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儿没了,但他是为国尽忠,值!这地,俺还能种,不能给朝廷添负担!”关中老农将朝廷加发的抚恤银又捐了回去,只求将儿子的名字刻在家乡新立的忠烈碑最前面。
失去壮劳力的家庭,邻里宗族自发组织帮工,确保其田地不荒,生活无忧。
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巨大凝聚力,将战争创伤转化为了一种强大的内生动力。
而帝国的未来,科技与教育,更是在战争的刺激下狂飙突进。
弘文学院,“天工苑”。
这里的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怛罗斯工地。马周几乎住在了算学房里,面前堆满了关于星芒阵法优化、新型合金配方、水利机械效率提升的海量计算稿。
“不对!第七号能量回路还可以简化!根据西域送回的实战数据,百分之十五的冗余是浪费!重新算!”他声音嘶哑,眼中却燃烧着火焰。
袁天罡和李淳风则带着一帮年轻道士,在试验场上鼓捣着几个缩小版的、看起来奇形怪状的金属装置。
“便携式‘清心阵’必须缩小到一面盾牌大小!能耗至少要降低八成!”袁天罡对着工匠吼道。
李淳风则对着一个复杂的水车模型发呆,忽然道:“若是将聚灵阵的符文微缩,刻在水车轴承上,能否借助水流自行运转,长久保持效能,用于灌溉?”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魏王李泰。他的“猛火油”研究在经历了无数次爆炸后,竟意外地衍生出了一项惠及民生的发明。为了更精确地控制“猛火油”的狂暴能量,他设计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阀门和导管,却在测试中发现,这套系统稍加改造,竟然能极大地提升水井的提水效率和深井开挖的成功率!
“格物之理,果然妙用无穷!”李泰兴奋得胖脸通红,立刻将这份“意外之喜”的设计图纸扔给了将作监,“赶紧做!给各地州县都发下去!多打井,多产粮!”
战争的需求,如同一条鞭子,抽打着技术的车轮疯狂向前滚动,而其成果,却又反过来反哺于帝国的根基——民生。
立政殿内,长孙王妃的气色在太医的精心调理和新型“暖玉”的滋养下,竟有了些许好转。她听着内侍讲述着宫外的种种变化,百姓的坚韧,技术的奇巧,眼中充满了柔和的光芒。
她将小李治唤到身边,指着窗外一片新绿的苗圃,柔声道:“治儿,你看,寒冬虽酷,但只要根还在土里扎得深,春天来了,就能发出新芽,长得比以往更壮实。咱们大唐,就是这样。”
小李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却紧紧握着一枚李泰送他的、造型奇特的微型齿轮模型,眼中充满了好奇。
两仪殿内,李渊看着各地报上来的、关于春耕顺利、工坊兴盛、民心稳定的奏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欣慰。他走到殿外,俯瞰着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长安城。
怛罗斯的血没有白流。它像一剂猛药,固然带来了剧痛,却也彻底激发了帝国的生机与活力。军事的胜利,转化为政治的威望、经济的繁荣、技术的飞跃和民心的凝聚。
帝国的根基,在这血与火的洗礼后,非但没有动摇,反而如同大树深根,更加深入地扎入了这片沃土之中,变得厚实无比,难以撼动。它已经准备好,迎接任何已知或未知的风暴。
李渊深吸一口带着春天气息的空气,目光再次投向西方,投向那辽阔而充满未知的世界。
“根基已厚,当展枝叶于四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