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377章 百炼成钢

第377章 百炼成钢(2 / 2)

“省力三成?若真如此,今春耕种能快上许多!”

老农则更关心实际效果,迫不及待地要求下田试验。

当健牛拉着新犁,轻松地破开坚硬的土地,划出深而整齐的沟壑时,田埂上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节省下的力气和时间,意味着可以开垦更多的荒地,意味着更多的收成,意味着可能熬过下一个荒年!

同样的场景,在水利工地上演。优化后的“水转翻车”核心齿轮组被安装到位,水流带动下,提水效率显着提升,灌溉面积随之扩大。

这并非惊天动地的超凡术法,却是真正能普惠万民、夯实国本的“基础建设”。来自长安的技术光芒,如同阳光雨露,开始洒向帝国的田间地头。

弘文学院“医药科”根据孙博士的研究,整理编撰了一套《常见疫病防治手册》和《应急伤创处理纲要》,虽然只是最基础的知识,却由朝廷下令,刊印成册,下发至各州县医馆,甚至要求各地里正、乡老组织学习。

同时,一批经过短期培训、掌握了基础消毒、止血、固定技术的“医学徒”,被补充到边军和各地官医署。

左武卫大营中,军医官正对着几名粗手粗脚的大头兵咆哮:“看清楚!伤口要用烧开晾凉的水清洗!这布条要蒸过晒干才能用!别动不动就抓把香灰往上糊!这是命令!”士兵们似懂非懂,却学得异常认真,因为他们知道,这或许关键时刻能救自己或袍泽的命。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普及”,关乎观念,关乎生存。

立政殿内,长孙王妃的气色在新型透光瓦带来的暖阳和温和调理下,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好转。她听着内侍汇报着宫外农具推广、医书下发的消息,苍白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她看向正在一旁认真临摹字帖的小李治,柔声道:“雉奴,你看,你皇祖父和父王他们,正在做很了不起的事呢。”

李治抬起头,眨着清澈的眼睛:“就像让大家都用上更好的犁,生病了能更快治好那样吗?”

“是啊。”长孙王妃轻轻抚摸他的头,“这就是让天下人都能过得更好一点的力量。”

然而,两仪殿内的李渊,并未沉浸在民生改善的喜悦中太久。他面前,放着两份最新的奏报。

一份来自凉州:李世民回报,清心符效果显着,军心渐稳。地脉感应阵已初步布设,成功预警了一次葛逻禄骑兵的夜间偷袭。破甲重弩已在一次防御战中初次亮相,一箭洞穿了大食一头巨型战象的披甲,造成敌军短暂混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但弩箭仅剩四十支,且大食法师似乎正在调整黑雾特性,清心符效果有减弱趋势。请求更多支援,尤其是能主动驱散或克制黑雾的手段。

另一份,则来自弘文学院袁天罡和马周的联名急奏:基于地脉感应阵传回的数据和前线对黑雾的能量特性描述,他们初步判断那黑雾蕴含某种“吞噬光线与生机”的负能量。算学科提出一个大胆构想:或可尝试制作大型“聚阳阵”,汇聚日光精华,尝试驱散黑雾。然此阵需大量蕴含纯阳气息的材料(如赤炎矿)和精确的星象定位,工程浩大,且效果未知。

李渊看着这两份奏报,手指缓缓敲击桌面。

西线的将士们在用鲜血和生命检验着初步普及的超凡力量,而后方的研究者们则在争分夺秒地攻关下一代技术。

普及与研发,应用与创新,民生与军备……这一切,如同百炼精钢的过程,需要反复的锻打与淬火。

他提起朱笔,在袁马二人的奏报上批复:“准予试验。所需赤炎矿,由岭南急调。星象定位,由袁天罡亲自负责。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批复完毕,他目光再次落向西域。

“世民,坚持住。帝国的钢铁,正在淬火。朕会给你送去,能斩破黑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