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能以亭长之身,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最终开创大汉基业?除了其个人雄才大略,未必没有得到这蕴含天地至理、昭示天命转移的河图洛书一丝微弱的启示或气运加持!(结合刘邦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
为何他能布下这以三神器镇压龙怨的惊世之局?其中必然运用了河图洛书中的无上妙法!
这卷神器,并非单纯的强大法宝,它更是一部记录宇宙星辰运转规律、天命气数流转、乃至万物造化玄机的无上经典!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命之书”!
而此刻,这部堪称华夏文明源流之一的至高圣物,正静静地存在于他的紫府深处。
“陛下,您……”袁天罡小心翼翼地问道,他隐约感觉到皇帝身上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渊缓缓抬起头,眼神虽然依旧疲惫,却多了一种洞悉世事的深邃。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外面情况如何?朕昏迷了多久?”
“回陛下,您已昏迷一天一夜。”李淳风连忙回道,“陵寝入口已彻底塌陷,龙武卫……伤亡过半,余者皆带伤。那股冲天怨气已然消散,但地脉似乎因最后的爆炸而受损,仍有轻微震荡。臣等已紧急处理了伤员,并严密封锁了消息。”
李渊沉默了片刻,为那些牺牲的忠勇将士感到心痛。他深吸一口气,强撑着想要坐起,袁李二人连忙搀扶。
“拿纸笔来。”李渊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纸张铺开,李渊凝神回忆着方才那惊鸿一瞥中,河图洛书星河流转间闪现的、关于地脉稳定和能量疏导的最基础的一些符文结构与星辰对应方位。他以指代笔,凝聚起一丝微弱的神魂之力,混合着残存的龙气,艰难地在纸上勾勒起来。
他画的并非已知的任何道家符箓或阵法,而是一些极其古老、简约,却仿佛直指大地核心规律的奇异线条与星点标记。每一笔落下,都耗费他极大的心力,额头冷汗涔涔。
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开始面露疑惑,但越看越是心惊!他们是此道大家,虽看不懂全部,却能感受到那些简单线条中蕴含的、近乎于“道”的纯粹意味!那是一种远比当下流传的阵法更加本源、更加高效的利用和疏导地脉能量的方法!
“陛下,这……这是……”袁天罡声音颤抖。
“以此法,于塌陷处周边布设,可稳固地脉,安抚余波。”李渊画完最后一笔,几乎虚脱,喘息着说道,“此乃……上古圣皇疏导地气之法。”
袁李二人如获至宝,捧着那张纸,双手都在发抖!他们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比彻底摧毁龙怨更大的收获!这是直指大道本源的知识!
“另,”李渊缓了口气,继续道,“朕于陵中,得知一事。那龙怨核心,乃白帝子残魄与大汉开国征伐所积无尽怨戾结合所致,非凡力可彻底湮灭。朕以赤霄剑意重创其根,然其性属金,主杀伐,怨念虽散,其‘金煞’本源却未绝,只是散入天地间,恐仍会潜移默化,助长世间兵戈杀戮之气,需以五行流转之理,徐徐化之。”
这是他结合河图洛书中的星象五行之理,以及最后净化龙怨时的感悟所得出的结论。这解释了为何历史上大汉之后,总难免战乱纷争,或许便有这散逸金煞的潜在影响。
袁天罡和李淳风闻言,更是肃然。皇帝陛下此次深入汉陵,所获竟如此之深!
然而,李渊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们刚放下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
“而且,”李渊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帐篷,望向了遥远的西方,眉头紧锁,“河图洛书示警……西方‘奎宿’星光黯淡,隐有血色侵染,‘昴宿’浮动,似有妖氛凝聚。恐有更大灾劫,源于西极,非止人间兵祸,更似……天外邪魔入侵之兆。其势……可能与这散逸的金煞之气相互吸引……”
奎宿属西方白虎,主库兵,暗弱血色主大凶;昴宿又称旄头,胡星也,浮动妖氛主异族入侵或有超凡邪力介入!
结合之前西方黑袍法师、大食东征、乃至“暗日”的传闻,李渊心中产生了极其不祥的预感。这或许不仅仅是领土之争,更可能是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浩劫!
袁天罡和李淳风脸色煞白,他们完全相信皇帝的判断,因为那源自河图洛书!
“陛下,那该如何是好?”
李渊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沉重的伤势和眉心中那浩瀚的星典。
“秘而不宣,全力救治伤员,稳定地脉。”
“待朕伤势稍复……”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虽疲惫,却已有星河流转的雏形。
“朕要亲自解析这河洛之秘!大唐,需要新的力量来应对未来之变!”
“传令弘文学院‘灵理算经科’,所有研究,向能量本质、星象规律、以及……大规模防护阵法倾斜!要快!”
星谶已启,秘典在手。重伤的帝王,即将引领他的帝国,踏上一条融合古今智慧、对抗未知危机的全新道路。而西方的阴影,已然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