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大捷的余晖尚未散尽,长安城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放松之中。然而,帝国的最高决策层却已悄然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南方那片无垠的蔚蓝。战争的硝烟散去,建设的浪潮便当随之而起,这是李渊一贯的执政风格。
这一日,并非大朝,而是在禁苑之内、毗邻格物院的一处新辟工地上,举行了一场小范围却意义非凡的观摩会。与会者除了李渊本人,仅有房玄龄、杜如晦、段纶、袁天罡以及格物院首席大匠,一位名叫公输衍(前文出现过的前隋丹道大师公输衍的同族,精于机关术)的枯瘦老者。
此地戒备森严,远非寻常工地可比。出现在众人眼前的,也并非砖瓦木石,而是一艘……船的骨架?但它与当下任何一艘海船都截然不同。
它更加修长,流线型的龙骨以一种超越时代的设计向上微微翘起,仿佛蓄势待发的箭矢。船体结构并非完全木质,关键部位包裹着闪烁着金属寒光的特种合金,那是工部与格物院耗费无数心血,在袁天罡提供的部分“天外陨铁”启发下,融合多种稀有金属炼制的“百炼钢”,强度远超寻常铁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船体的两侧和尾部,镶嵌着数个复杂无比、由青铜、玉石、甚至某种不知名的晶体构成的巨大符文阵列,此刻尚未激活,却已隐隐散发出玄奥的能量波动。
“陛下,诸位相公,请看。”公输衍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他指着这艘奇特的船体,眼中闪烁着近乎痴迷的光芒,“此乃格物院与将作监、镇异司通力合作,根据陛下旨意,借鉴古籍秘本、海外图样乃至……部分非人族的工艺,历时一载,倾力打造的试验舰,臣等暂称其为‘星槎’一号!”
“星槎?”李渊饶有兴趣地重复着这个名字,“‘星槎’通天,槎泛天河。好名字,寓意深长。”
“此船与现有战舰相比,有何不同?”房玄龄更关心实际效能。
公输衍如数家珍,语气充满自豪:“回房相,其一曰‘快’!船体设计极大减少了水中阻力,更关键者,在于船尾这三座‘御风阵’与船底‘破浪符’!”他指向那些符文阵列,“一旦由修士或储备的灵玉驱动,可一定程度上驾驭风势,甚至排开部分水流,其速……据臣等推算,可达现有最快海鹘舰的三倍以上!”
“三倍?!”一向沉稳的杜如晦也吃了一惊。这意味着后勤补给、兵力投送、情报传递的效率将发生质的飞跃!
“其二曰‘坚’!”公输衍继续道,“关键部位覆以百炼钢甲,重要舱室设有小范围‘护御阵’,可抵御寻常弓弩火箭甚至低阶妖术的袭击,生存能力极大提升。”
“其三曰‘远’!”他指着船体内部复杂的结构,“仓储设计更合理,并设有专门的‘净水符阵’和‘保鲜符文’,可极大延长淡水与食物的保存时间,使其具备远航探索能力,无需过度依赖沿途补给点。”
最后,他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神秘:“其四,也是最为大胆之处……陛下请看船首。”
众人循着他所指望去,只见船首并非传统的撞角或雕像,而是一个更加复杂、中心镶嵌着一块巨大紫色晶体的多层符文圆盘,看上去既精密又危险。
“此乃‘惊雷阵’原型,乃袁天师与臣等根据上古雷法残篇,结合格物之理仿制。理论上,可汇聚能量,射出一道威力极大的闪电束,足以重创甚至击沉中小型舰船,或……对某些邪祟妖物造成巨大伤害。”公输衍深吸一口气,“然,此阵耗能巨大,且极不稳定,目前尚在测试,能否实用,犹未可知。”
众人闻言,皆尽动容!这已超越了他们对海船的认知,近乎于传说中的法宝战舟!
李渊目光灼灼,围绕着这艘“星槎”骨架缓缓踱步,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冷的合金装甲和微温的符文基座。他能感受到这艘船所蕴含的、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工艺与玄法结合的力量。
“耗费几何?”户部尚书戴胄忍不住问道,这是他最本能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