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275章 铁骑狂澜

第275章 铁骑狂澜(1 / 2)

海上丝路繁花似锦,帝国的东南沿海沐浴在贸易带来的财富与活力之中。然而,就在李渊与重臣们于广州展望海洋帝国蓝图之时,帝国北方的天空,却骤然阴云密布,凛冬的寒意裹挟着战争的腥风,提前降临。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垂死的信鸽,带着羽檄上那象征最高警示的猩红羽毛,一路换马不换人,嘶鸣着冲过重重关隘,最终被浑身浴血、几乎脱力的信使,直接呈送到了刚刚返回长安不久的李渊面前。

“陛下!北疆急报!突厥颉利可汗,亲率二十万铁骑,突破防线,连破云、朔、代三州!兵锋直指泾州!已然寇关!!烽火连天,百姓涂炭,守将殉国,请陛下速发援兵!!!”信使喊出最后一句,便彻底昏死过去。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炸响了刚刚恢复平静的长安朝堂!

太极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方才还在商议如何分配海贸利润用于各地水利建设的轻松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战栗。

突厥!这个被李渊视为心腹大患、虽经上次渭水之盟暂退却从未真正臣服的北方巨狼,竟选择在大唐看似精力转向海洋之际,发动了如此规模的全面入侵!二十万铁骑!这几乎是颉利可汗能动用的全部主力!

“狼子野心!欺人太甚!”李渊猛地一拍御案,龙颜震怒,但不同于南海妖患时的冰冷,这次是面对宿敌的熊熊怒火!他体内沉寂不久的龙魂似乎也感受到了来自北方草原的野蛮挑战,发出无声的咆哮。

“陛下!”兵部尚书李靖第一时间出列,这位军神面色沉静如水,但眼中已燃烧起炽烈的战意,“颉利此番倾巢而出,必是探知我朝重心南移,北防或有松懈,欲趁虚而入,一举挽回颓势!其兵锋锐利,然长途奔袭,利于速战,不利久持。臣请即刻调兵遣将,迎头痛击!”

“臣附议!”李孝恭、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武将齐声怒吼,战意高昂。陆地上的战争,是他们熟悉的领域,更是他们建功立业的舞台。

然而,忧虑之声也随之而起。户部尚书戴胄脸色发白,出列道:“陛下,李尚书,迎战固然必须,然二十万突厥铁骑,非同小可!需调动的兵马、粮草、军械乃天文数字!去岁海贸所入,虽充盈国库,然各项预算已定,骤然开启大战,耗费恐难以估量!且大战若起,商路必然受影响,海贸收入亦将锐减……”作为管家,他不得不考虑现实的财政压力。

工部尚书段纶也面露难色:“北地苦寒,后勤输送艰难。新式军械虽好,然产能有限,优先供应了水师,北军装备恐难短时间内大规模换装。”

就连一向主战的宗正卿李神通,也蹙眉道:“陛下,突厥势大,是否可先稳守关隘,避其锋芒,待其粮尽自退?或可遣使斥责,令其退兵?”他并非怯战,而是担忧硬碰硬的巨大损失。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主战、主守、担忧后勤等不同声音,争论不休。海贸的繁荣刚刚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强国之路,北方的战火却瞬间将所有人拉回了冰冷的现实。

李渊高踞龙椅,听着臣工们的争论,目光却越过殿门,仿佛看到了北方那片被铁蹄蹂躏的土地、燃烧的村庄、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的怒火渐渐沉淀,化为一种冰冷的、钢铁般的决心。

“够了!”他低沉的声音压下所有争论,“颉利撕毁盟约,寇我疆土,杀我子民,此乃国耻!若避战求和,或固守待变,朕有何面目面对北地枉死的军民?有何资格位居这九五之尊?”

他缓缓起身,一股混合着帝王威严与龙魂霸气的磅礴气势笼罩全场:“陆疆乃帝国之根基,绝不容有失!海贸乃帝国之未来,亦不可轻废!帝国欲腾飞,需陆海双翼,缺一不可!今日突厥寇边,正是检验我大唐陆师锋芒之时!”

他的目光扫过李靖、李孝恭、程咬金等将领:“李靖!”

“臣在!”

“朕命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总领北方战事,节制诸军!予你临机专断之权,给朕狠狠地打!不仅要击退来犯之敌,更要打出三十年太平!”

“臣,领旨!”李靖躬身,眼中精光爆射。

“李孝恭!”

“臣在!”

“命你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率本部精骑,出奇兵,断其粮道,扰其后路!”

“程知节、尉迟敬德!”

“老臣在!”两位猛将声如洪钟。

“命你二人为前军先锋,率玄甲精骑,即刻开拔,驰援泾州!我要你们像两把尖刀,给朕捅穿突厥人的前锋!”

“得令!”两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飞赴前线。

一连串的军事任命如同疾风骤雨,显示了李渊无比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决策。

“戴胄!”

“臣在!”戴胄连忙应声。

“倾尽国库,保障前线供应!若有短缺,朕准你动用内帑!告诉沿途州县,一切为战事让路!若有延误军机、克扣粮饷者,斩立决!”

“臣……遵旨!”戴胄咬牙应下,知道这是国运之战,再无退路。

“段纶!”

“臣在!”

“工部所有工匠,全力生产箭矢、铠甲、攻城器械!格物院若有可用于陆战的新物事,优先测试装备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