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272章 龙威镇海

第272章 龙威镇海(1 / 2)

七洲洋一战的消息,通过八百里加急和特殊的传讯法阵,以最快的速度呈递到了长安太极宫。那染血的战报、阵亡将士的名单、袁天罡附上的关于深海巨妖的详细描述以及对未来局势的严峻判断,如同一块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刚刚因海贸利润而振奋的朝堂之上。

“岂有此理!区区海妖,安敢如此猖獗!”李渊的怒吼声在殿中回荡,比上一次更加冰冷,蕴含着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杀意。御案在他的手掌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阵亡将士的名字刺痛了他的眼睛,而那疑似“妖王”的存在,更是对他这位人皇权威的公然挑衅!

朝堂之下,群臣鸦雀无声,人人面色凝重。上一次是惊怒,这一次则是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和深切的危机。海贸的巨大利润刚刚展现,通往财富的道路就被如此血腥地阻断,甚至威胁到了帝国水师的安全,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陛下!”兵部尚书李靖出列,声音沉毅,“刘仁轨、袁天师虽击退妖物,然其主力未损,妖王犹在,必会卷土重来。臣请增派水师,调集更多资源,打造专克妖邪之舰船,准备与那妖王决战于海上!南海航线,绝不能失!”

他的提议得到了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武将的强烈附和。军方态度坚决,必须打,而且要大打,打出大唐的威风!

户部尚书戴胄却面露难色:“陛下,李尚书所言虽是正理,然打造符文战舰、研制特殊兵器、维持大规模水师远洋作战,耗费钱粮甚巨!去岁海贸所得虽丰,然各项支出已定,若再大规模投入战事,国库恐难以为继啊!”作为管家,他首先想到的是钱袋子。

工部尚书段纶立刻反驳:“戴尚书!此时岂是吝啬之时?若不肃清海妖,海贸断绝,何来后续利润?此乃以战养战,不得不为!工部与格物院已有数种新式舰船和武器的构想,只需银钱到位,必能尽快交付水师!”

萧瑀抚须沉吟,忧心忡忡:“陛下,老臣所虑,非仅是钱粮。那妖王能驭使万妖,其力近乎神魔。若与之不死不休,是否会引来整个海洋妖族的敌视?届时,我大唐万里海疆,将永无宁日矣!是否……可再尝试怀柔?或许其有所求?”

“怀柔?”宗正卿李神通冷哼一声,他因海妖伤及宗室投资的商船而尤为愤怒,“萧相公还想如何怀柔?难道要陛下下嫁公主给那妖物不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有将其打怕,打服!让它知道大唐天威不可犯,它才会老老实实!”

朝堂之上,再次为“战”与“和”、“如何战”争论不休。

李渊高踞龙椅,听着臣工们的争论,面色阴沉不定。他深知各方都有道理,但萧瑀那“近乎神魔”四个字,却深深刺激了他。作为身负龙魂、志在超越凡俗的人皇,他岂能向一个“近乎神魔”的妖物低头?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之时,袁天罡通过特殊法阵传来的一道加密讯息,直接呈到了李渊面前。讯息中除了更详细的战况描述,还附上了一段极其关键的推测:

“……那妖王受陛下龙气一击而退,虽似不甘,然其退去前,曾以灵觉反复窥探龙气残留之处,似有惊疑不定之态。臣大胆推测,此獠虽强,然或对真正之‘龙威’心存忌惮,甚至……有其血脉渊源之压制?陛下身负真龙之魂,若陛下之威能亲临南海,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收服其心,化为我用?”

这道讯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李渊的思路!

不错!何必执着于凡俗层面的舰船兵力对抗?朕有的,是它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力量,人皇龙魂!

一个大胆甚至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

数日后,一个惊人的决定从宫中传出:陛下欲效仿古之帝王,巡狩东南,并亲至广州,抚慰水师将士,勘察海防!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皇帝亲临险地,这风险太大了!房玄龄、杜如晦等近臣第一时间入宫劝谏。

“陛下!万乘之躯,岂可轻涉险地?南海妖氛未靖,若那妖王突袭,后果不堪设想!”房玄龄语气急切。

“陛下,抚慰将士、勘察海防,遣一重臣即可,何必亲往?”杜如晦也忧心忡忡。

李渊看着两位心腹重臣,眼中闪烁着自信而锐利的光芒:“玄龄,克明,尔等之意,朕岂不知?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朕非仅是去抚慰勘察,朕要去会一会那所谓的‘妖王’!”

他缓缓起身,一股难以言喻的威严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它忌惮朕的龙气,朕便让它亲眼见识一下,何为人皇之威!朕要让它明白,这大唐的江河湖海,皆在朕的统御之下!它若臣服,可为朕镇守南海,享大唐香火。它若不服……”

李渊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寒光已说明一切。

房杜二人感受到陛下身上那愈发深不可测的气息,想起泾河龙王之事,又思及袁天罡的密报,心中虽依旧担忧,却也不再坚决反对。他们意识到,陛下或许正在走向一条超越凡俗帝王的道路。

朝堂之上,李渊以“封禅东南、考察民情”为名,率领一支精干的队伍,其中包括袁天罡的数名得力弟子、镇异司好手以及必要的仪仗护卫,浩浩荡荡却又速度极快地南下。

一个月后,广州港。龙旗招展,戒备森严。所有商船一律禁航,港内只剩下严阵以待的大唐水师战舰。

李渊站在重新修复加固的“定远”号船头,身着常服,远眺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刘仁轨、袁天罡(已提前返回接驾)侍立身后,神情肃穆中带着一丝激动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