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211章 医道昌盛

第211章 医道昌盛(1 / 2)

长安城的深秋,天空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湛蓝,但空气中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渭水之灾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工部与农学苑的革新正如火如荼,而一场不期而至的霜冻,又让关中地区的晚秋作物损失惨重。

然而,比天灾更令人心悸的,是随之而来的瘟疫。

起初只是零星的报告,渭南几个受灾最重的村落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的病例。当地乡正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水灾后的寻常水土不服。但疫情很快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不过旬日,便已波及数个州县,患者激增,死者日众!恐慌如同瘟疫本身一样,迅速在民间蔓延开来。

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动!

“陛下!疫情凶猛,民皆惶恐!各地医馆人满为患,药材奇缺,更有庸医巫祝趁机敛财,百姓苦不堪言!若再不遏制,恐酿成大祸,动摇国本啊!”户部尚书捧着紧急奏报,声音都在颤抖。每一次大灾之后的大疫,其造成的死亡往往远超灾害本身,这是历代王朝最恐惧的噩梦之一。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就连一向跳脱的程咬金,此刻也绷着脸,大气不敢出。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的危机,远比洪水更加可怕和棘手。

李渊面沉如水,手指用力按在御案之上,骨节泛白。仙凡隔绝!又是仙凡隔绝!以往若有疫情,朝廷除了施药救灾,往往还会祈请天庭,敕令瘟部克制,或请动有道真修以法术净化水源、驱逐疫气。虽然效果未必显着,但总归是一层希望和慰藉。

而现在,这一切都被无情斩断!天庭冷眼旁观,甚至乐见其成!修士法力尽失,自身难保!

大唐能依靠的,只剩下纯粹的人间力量!

“太医署情况如何?”李渊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太医令颤巍巍出列,面色惨白:“回陛下……署中医官已悉数派出,然……然病患太多,人手远远不足!且……且此次疫病症状古怪,寒热交错,泻下如注,诸多经典方剂效果甚微……署中库存药材也已告罄,新购药材价格飞涨,且……多有假冒伪劣……”

无能!彻头彻尾的无能!

李渊胸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但他知道,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太医署的体系沿袭前朝,本就侧重于服务皇室贵族,对于这等遍及数州的大型瘟疫,根本力不从心。其医术理论也多遵循古法,缺乏创新和应对变局的能力。

“所以,尔等便束手无策,坐视朕的子民哀嚎而死吗?!”李渊猛地一拍桌子,声如雷霆!

满殿文武噤若寒蝉。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忽然从殿外传来:

“陛下,或许,草民有法可试。”

众人愕然回头,只见一名青衣布袍、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澈如孩童的老者,不知何时竟出现在大殿门口,正躬身行礼。他气质超然,仿佛不是尘世中人,却又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温和。

守卫殿门的金瓜卫士竟无人察觉他是如何到来的!

“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太极殿!”有大臣厉声喝道。

那老者却不慌不忙,从容道:“草民孙思邈,一介山野郎中,闻关中疫起,特来相助。”

孙思邈?!

这个名字仿佛带有某种魔力,让殿中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就连龙椅上的李渊,眼中也爆射出精光!

药王孙思邈!其名响彻天下,活人无数,却淡泊名利,常年游走于民间山野,钻研医药,着有《千金方》等不朽医典,在民间被视为活神仙一般的人物!即便是朝堂公卿,对其也敬重三分!

“原来是孙先生!快快请起!”李渊的语气立刻缓和下来,甚至带着一丝敬意,“先生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孙思邈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群臣,最后落在李渊身上:“陛下,此次疫情,乃湿热戾气自口鼻而入,兼之水灾之后,百姓体质虚弱,故而成疠。其势虽凶,却非无药可医。草民近日观察病患,试拟一方,名为‘避瘟祛湿散’,或可一试。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然一人之力有限,纵有良方,难以普惠万民。如今药材短缺,医者不足,更兼各地防治之法混乱,此乃大患。欲遏制疫情,非革新医道,设立体系不可。”

“革新医道?”李渊身体微微前倾,“先生请详言之!”

“草民以为,当务之急,首在‘防疫’。”孙思邈声音清晰,回荡在大殿,“其一,即刻隔离病患,划定疫区,严禁随意出入,病死者遗体需深埋火化,不可土葬,以防秽气再生,病毒传播。”

“其二,清洁水源!沸水而饮,严禁生水!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需以生石灰覆盖深埋!”

“其三,广而告之,百姓需以药烟熏屋,佩戴药囊,勤洗手面,保持洁净!”

这些措施,在如今这个时代,闻所未闻!许多大臣听得目瞪口呆,觉得太过严苛,不近人情。

“孙先生!隔离病患,岂非令其自生自灭?有违仁道啊!”

“沸水而饮?何其麻烦!生石灰处理污物?闻所未闻!”

孙思邈却淡然道:“仁道,非纵容疫疠蔓延,害死更多人。此乃‘大仁’!至于措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觉麻烦,可问染疫而死之人,是否嫌麻烦?”

他的话掷地有声,噎得那些反对者无言以对。

李渊眼中却光芒大盛!孙思邈提出的这些,其中蕴含的理念,竟与他前世所知的一些现代防疫措施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