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龙魂震贞观 > 第169章 官场腐风

第169章 官场腐风(1 / 2)

长安城的春日,似乎并未受到遥远西域那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战的影响。朱雀大街车水马龙,东西两市熙熙攘攘,曲江池畔游人如织,一派帝国都城繁华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在这片繁华的表象之下,某些阴暗的角落里,污浊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腐蚀着帝国的根基。

皇城,尚书省,户部清吏司。

空气中弥漫着陈旧卷宗和墨锭的混合气味,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书吏们低沉的交谈声构成了这里的主旋律。然而,在这看似繁忙有序的表象下,一种微妙而压抑的气氛正在蔓延。

新任户部郎中、奉旨协助清查近年特别是皇帝陛下“龙魂苏醒”后新增各项开支(如大规模军械打造、西域军资转运、灾区赈济等)账目的年轻官员崔瑾,正眉头紧锁地坐在自己的值房里。他面前堆满了高高的账册,指尖在一行行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间划过,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崔瑾出身博陵崔氏旁支,虽非嫡系,却也自幼受家族严谨学风的熏陶,中进士后以精明干练、性格耿直着称,才被破格提拔到这个关键位置上来。他本以为这只是例行的审计,但越查下去,他越是心惊肉跳。

“王主事,”他抬起头,看向一旁垂手侍立、面色恭敬却眼神闪烁的户部老主事王德明,“这份去岁十月,发往陇右道的‘特别军资’调拨单,所列的三千套棉服、五千石精粮,核验入库记录为何如此模糊?接收军校的签章笔迹,似乎……也与档案留存样本略有出入?”

王德明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微微躬身:“崔郎中明鉴。去岁秋冬,西域战事吃紧,陇右道压力巨大,物资转运繁琐,些许疏漏在所难免。当时经办的书吏或许忙中出错,笔迹潦草了些。至于核验,边关军堡往来不便,有时为赶时间,先收货后补文书也是有的。下官回头一定让他们仔细核查,补齐手续。”

话说得滴水不漏,将问题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忙中出错”和“边关特殊情况”。

崔瑾却不吃这一套,他拿起另一份卷宗:“那么,今春拨付河南道修葺黄河堤防的五十万贯钱款,为何实际到账的库平银,与账面数额相差竟有五千贯之巨?折损耗羡,也未有如此之高!”

王德明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叹气道:“唉,崔郎中有所不知。如今市面上银钱兑换本就有些波动,加之长途押运,人吃马嚼,护卫酬劳,沿途州县的‘常例’打点……层层剥皮,到最后能实打实用到堤坝上的,能有个九成五,已是谢天谢地了。这里面的苦处,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啊。”他语气诚恳,仿佛自己也是受害者,将官场潜规则说得理所当然。

崔瑾的手指微微颤抖,他不是不懂这些“潜规则”,但如此巨大的差额,绝非常例所能解释!他强压着怒火,又接连指出了几处账目上的疑点:同批采购的军械价格高出市价三成、用于安抚河北灾民的粮食似乎被换成了更次的陈粮、甚至几笔陛下内帑拨出用于犒赏西域有功将士的赏银,发放记录也语焉不详……

王德明起初还尽力敷衍解释,到后来,额头渐渐渗出冷汗,笑容也越来越勉强。他发现自己小看了这个年轻的世家子,对方对数字的敏感和追根究底的韧劲远超他的预料。

“崔郎中,”王德明的语气终于冷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账目之事,千头万绪,牵扯甚广。有些事,水至清则无鱼。郎中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何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如此较真?弄得大家面上都不好看,恐怕……于郎中今后的仕途,也并无益处啊。”

这是赤裸裸的警告了。

崔瑾猛地站起身,清秀的脸上因愤怒而泛起潮红:“王主事!此言差矣!此非细枝末节,此乃国帑民脂!陛下励精图治,将士边关浴血,百姓缴纳赋税,岂容蠹虫如此蛀蚀?!每一文钱的亏空,都可能意味着前方少一支箭,堤坝弱一分力,灾民少一口粮!此等行径,与资敌何异?!”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寂静的值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值房外,几个假装忙碌的书吏都悄悄竖起了耳朵,大气不敢出。

王德明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盯着崔瑾,眼中最后一丝恭敬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恼怒和鄙夷的神色:“崔郎中,话不要说得那么难听。什么叫资敌?什么叫蠹虫?这户部的账,几十年来都是这么做的!你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老夫可以教你。但若你一意孤行,非要捅破了天……”他冷笑一声,“只怕这天没捅破,先砸下来的石头,就能让你万劫不复!”

就在这时,值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容富态、总是带着和煦笑容的中年官员走了进来,正是户部侍郎,郑元寿。他是荥阳郑氏的代表,在户部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

“呵呵,何事如此喧哗啊?”郑元寿笑吟吟地开口,目光在崔瑾和王德明之间扫过,仿佛刚听到动静,“王主事,崔郎中初来,许多事务不熟,你身为老人,要多协助,耐心讲解,岂可争执?”

王德明立刻换上一副委屈的表情,躬身道:“侍郎大人明鉴,非是下官不肯协助,实在是崔郎中……唉,疑心过重,言语之间,颇多误解,下官实在是……”

郑元寿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走到崔瑾面前,笑容更加和蔼:“崔贤侄啊,你的认真尽责,本官是知道的,陛下也是看中你这一点,才让你来担此重任。清查账目,本是应有之义。但户部事务,确如王主事所言,千头万绪,尤其涉及军国大事、地方庶务,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