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浩点点头:「它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听见。」
翌日,金旻浩将这首「歌」命名为《归源》,设置为「记忆音匣」的终曲。每一个完整听完所有生命声谱的人,最后都会听到它——不是作为终结,而是作为开启。
做完这一切的第二天清晨,金旻浩没有像往常一样起床。他在睡梦中安详离去,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手边放着我们初遇时他写的第一首情歌手稿。
葬礼上,我们没有播放哀乐,只是让《归源》在空气中轻轻振动。来悼念的人们安静地听着,许多人说,在那声音中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深沉的宁静。
遵照他的遗愿,我们将他的骨灰混入特制的陶土,烧制成一枚小小的音叉。它发出的基准音,恰好是《归源》的频率。
如今,这枚音叉挂在Free Fall工作室的入口处,旁边是NASA的「星门」铭牌、姜成焕先生的导盲杖、那台老录音机,以及刻着「声音会消失,但听见过它的人,会记得」的木牌。
允浩和星儿继续经营着工作室,「记忆音匣」项目依然在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生命声音。每一个新声音的加入,都会让《归源》产生微妙的变化——它不再是固定的作品,而是随着新生命的加入不断生长的活体。
我常常坐在老钢琴前,轻轻敲击那个代表《归源》基准音的音叉。当清澈的振动在空气中荡漾开来时,我仿佛能听见所有声音在深处共鸣——金旻浩的琴声、星儿的《欢迎曲》、允浩的第一声啼哭、成千上万陌生人的欢笑与叹息……
它们在《归源》中相遇,融为一体,又各自保持独特的振动。
昨晚,星儿从纽约发来她新生女儿的第一段音频——一声清亮的啼哭。当我把这个新声音导入「记忆音匣」时,《归源》自动生成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变奏,仿佛在欢迎一个新生命的加入。
允浩看着频谱图,微笑着说:「你看,爸爸的歌还在继续生长。」
是啊,我望着窗外无尽的星空想道,这就是永不终映的真意——
每一个声音都会消逝,但回响永在; 每一个生命都会逝去,但爱永存; 每一个故事都会结束,但新的故事正在开始。
在这永恒的回响中,我们都是归去的源初之星,也是新生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