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回忆方舟(2 / 2)

一个午后,允浩在工作室调试设备,意外将一段粒子对撞的“声音”与母亲早年演唱的《繁星永驻》叠加在一起。奇特的现象发生了——当人声与粒子声波在特定频率共振时,周围玻璃杯里的水泛起了清晰的驻波图案。

“这不就是‘cyatics’吗?”闻讯赶来的李在焕导演惊叹,“让不可见的声音变得可见!”

受此启发,金旻浩开始创作一套全新的作品。他不再单纯依赖乐器,而是将“回响壁”收集的人类声音、的粒子之声、自然界的基础频率(如地球的舒曼共振)编织在一起。演奏时,通过实时生成的cyatics图像,让观众“看见”声音在物质世界激起的涟漪。

首演那天,没有传统的舞台。观众坐在黑暗中,看着中央的水晶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激发出瞬息万变的几何图案——从星云般的漩涡,到雪花般的晶格,再到神经元般的网状闪光。当《繁星永驻》的人声与产生希格斯玻色子的对撞数据声波叠加时,水晶板上绽放出如同宇宙大爆炸般绚烂的图景。

表演结束,莱纳特博士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们一直在寻找万物理论,也许它不仅是方程,也是旋律——是宇宙自身与人类心灵共鸣的回响。”

姜成焕先生虽然看不见图像,却一直在专注地倾听。他微笑着对金旻浩说:“这是我‘听’过最明亮的音乐会。”

那天晚上,金旻浩拉着我的手在天台看星星。夜风微凉,远处城市的灯火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

“允儿,”他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夜空,“还记得我们刚在一起时,我说想写出像星星一样永恒的音乐吗?”

我点点头。

他笑了:“现在我才明白,我们不需要写出像星星一样的音乐……”

他指向无垠的夜空。

“我们,以及我们收集、创造的每一个声音,本来就是星辰的回响。宇宙在通过我们,聆听它自己。”

在我们脚下,工作室里,那些来自深海、来自太空、来自粒子内部、来自人类心灵的声音,依然在静静地流淌、交织,汇入宇宙永恒的振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