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旅行者(1 / 2)

“旅行者-回声”号载着地球的回响驶向木星后,Free Fall工作室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NASA寄来的认证函和一块特殊金属铭牌,上面蚀刻着那一千个声音的数字指纹,像一片微缩的星空。我们将它挂在入口处,命名为“星门”。

铭牌挂上的第二天,一位挂着导盲杖的老人推开了工作室的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

“我听说这里收藏声音,”他微微侧着头,仿佛在捕捉空气中的振动,“我想找一首歌。”

他叫姜成焕,退休前是位调律师,视力是逐年失去的。“但我听得见颜色,”他笑着说,“《给S》是淡蓝色的,像黎明前的天空。”

他要找的不是我们的歌,而是一首几乎被时间遗忘的童谣——《月光云》。他说这是童年时母亲常唱的,记忆里的调子已经模糊,只记得结尾处几个音节像露珠一样滚动。

允浩被这个请求深深吸引。他在“回响壁”的海量数据库里设置了筛选器,根据姜先生提供的零碎线索——大约上世纪六十年代、首尔城北区一带流行的摇篮曲、结尾有特定的转音——进行地毯式搜索。

搜索持续了三天,一无所获。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时,星儿从纽约发来一个链接。她在研究殖民时期音乐流传的学术数据库里,发现了一段1962年的田野录音。录音质量很差,背景有溪水声和一个女人轻柔的哼唱。

当那段哼唱通过工作室的音箱流淌出来时,姜成焕先生猛地站起身,导盲杖“啪”地倒在地上。他没有去捡,只是僵直地站着,泪水从他那双已看不见的眼睛里不断涌出。

“是妈妈……”他哽咽着,“是妈妈的声音。”

原来,当年一位民俗学者在他家乡附近采风时,偶然录下了他母亲在河边洗衣时的哼唱。这段录音被数字化后,静静地躺在数据库里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

允浩小心翼翼地将这段音频从杂音中分离出来,姜先生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音箱,仿佛能触碰到母亲年轻的脸庞。

“成焕啊,快长大……”他跟着哼唱起来,声音苍老却准确,“长大去看……云上的月亮……”

那一刻,工作室里安静极了,只有这首跨越了六十年的摇篮曲在轻轻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