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寒祠藏机(2 / 2)

可她没打算罢休,转身对两个婆子使眼色:“夫人吩咐了,要把小姐屋里的箱子都打开看看,免得藏了外人送的东西,坏了沈府名声!”

沈清歌点头应下,心里却在倒数——暗卫该行动了。 就在婆子伸手去拉衣柜门时,院外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巨响,像是有人撞翻了水桶,紧接着是春桃的哭喊声:“哎呀!这水桶怎么这么沉!我的手都摔破了!”

翠儿和婆子们都吓了一跳,下意识朝门口看去。沈清歌趁机开口:“许是春桃笨手笨脚,又闯祸了。翠儿不如去看看,免得她把夫人送的杏仁酪洒了,辜负了夫人心意。”

翠儿本就心虚,听这话正好借坡下驴。她瞪了婆子们一眼:“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去就回!”说着快步走出去,连桌上的漆盒都忘了拿。

沈清歌看着她的背影,眼底闪过厉色。她迅速走到案前,拿起水晶镇纸,指尖在梨花纹最密处按了三下——“咔”的一声轻响,夹层弹了出来,里面是医案副本的关键几页。她翻到记有硝石罐的那一页,用炭笔在页脚画了个带圈的“李”字——这是她和萧澈的暗号:“李”代表李三,带圈是“李三有动作,且与硝石相关”,若是加一点,则是“需即刻行动”。

刚把副本塞回夹层,春桃就端着空漆盒跑进来,压低声音说:“小姐,暗卫按您的吩咐撞翻水桶,还在翠儿裙摆沾了硝石粉——我把漆盒里的黑布撕了一小块,藏在杏仁酪碗底,那黑布上有赵府的‘海’字印记!”

沈清歌接过漆盒,掀开碗盖果然看到一小块黑绸缎,边缘绣着极小的“海”字——那是赵德海府里的标记。

“你等会儿送翠儿出去时,故意说‘昨夜听见西港方向有马车声,亥时左右,还听见人喊“快装,别耽误了”’,看看她的反应。”

春桃刚应下,翠儿就回来了,脸色比刚才更差,裙摆果然沾着灰黑色硝石粉。她没再仔细搜,只让婆子们随便翻了翻衣柜,就草草收场:“既然没找到什么,那奴婢就回去复命了。小姐若是想通了,愿意把医案交给夫人保管,随时派人说一声。”

走的时候,翠儿脚步匆匆,路过春桃时果然被“西港马车”勾住。她停下脚步厉声问:“你昨夜真听见西港有马车声?” 春桃故意装作害怕,缩了缩脖子:“是啊,我起来给小姐煎药,就听见巷口传来马车声,还有人喊‘快装,别耽误了时辰’,不知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翠儿脸色“唰”地变了,厉声呵斥:“少胡说八道!不过是赶车的路过,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说着快步走了,连描金漆盒都忘了拿——显然是急着给王氏报信,怕西港的事被人察觉。

沈清歌站在窗边,看着翠儿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对春桃说:“把漆盒里的黑布和硝石粉包好,让暗卫送去靖王府——记住,走东边的狗洞,王氏在后门加了人。另外,去我母亲的旧书房,把第三层书架上的《工部纪要》拿来,里面夹着外祖父画的西港地形草图。”

与此同时,靖王府的书房里,烛火正旺。萧澈坐在案前,指尖捏着一块黑布碎片,眼底冷光乍现。黑布上的“海”字他再熟悉不过——去年查私盐案时,他在一艘沉船上发现过同样标记的绸缎,当时船上载的全是掺了硝石的私盐,那些私盐后来被运到北疆,换了五百匹战马,而那些战马最终都发狂了,害死了三千边关将士。

“殿下,”暗卫单膝跪地,声音低沉,“沈小姐的人送来消息,翠儿裙摆沾了硝石粉,还提到西港亥时运货,页脚有带圈的‘李’字暗号。另外,盯梢的人回报,李三今日下午去了赵德海府邸,出来时手里多了个黑色陶罐,直奔通州码头,陶罐上有‘西港仓库’的火漆印。”

萧澈放下黑布,起身走到地图前。地图上,西港仓库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标注着“密道”二字——这是他半个月前从林尚书的旧奏折里查到的,林尚书当年查私盐案时,曾提过“西港仓库有暗门,通漕运暗河”,可惜他还没查清楚就“病逝”了,而林尚书的死因,至今是个谜。

“赵德海是怕我们顺着沉船的事查到密道,想连夜转移硝石。”萧澈的指尖在西港仓库的位置画了个圈,语气冷厉,“传我命令,暗卫营分成两拨:一拨去西港仓库外埋伏,盯着李三的动静,不许打草惊蛇;另一拨去漕运水道的暗河出口,防止他们从密道逃跑。另外,把兵部的西港旧图纸拿来,我要核对密道走向。”

刚说完,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哨声——是他和沈清歌约定的暗号,代表“有紧急线索”。萧澈走到窗边,借着月光看到檐角站着一个黑影,正是沈清歌派来的暗卫,手里还拿着一个油纸包。

暗卫翻身进屋,递上油纸包:“殿下,这是沈小姐让奴才送来的,说是西港地形草图和医案密语的拓片。沈小姐还说,医案里提到密道机关需要‘梨花扣’才能启动,否则会触发箭阵,而梨花扣在她手里。”

萧澈打开油纸包,里面果然有一张泛黄的草图,上面用朱笔标注着西港仓库的后门位置,还有密道的大致走向。旁边的拓片上:“密道有三岔,左为暗室藏账,右为暗河通外,中为死路设伏;暗室门后有箭阵,梨花扣旋三圈可解。”

“原来如此。”萧澈眼底闪过了然。他之前还在疑惑,林尚书奏折里的“梨花扣”是什么,如今才知是沈清歌母亲的遗物。他立刻让人备好夜行衣:“备马,去城西的破庙——我要和沈小姐见一面,核对上元节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