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辞的离去,在权璟律所乃至更广阔的法律界,都留下了一个难以填补的空缺与一段渐趋传奇的谈资。她如同划过夜空的流星,燃烧得炽烈而短暂,却照亮了诸多沉疴积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轨迹。
最初的几天,何赛、戴曦乃至罗槟都感到一种强烈的不适应。那个总是冷静分析、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的身影不再出现,办公室角落里少了一份令人心安的沉静。戴曦会下意识地拿起电话想与她讨论案件细节,何赛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总会习惯性地看向她常坐的位置,罗槟则在梳理复杂法律逻辑时,会想起她那些往往能直指核心的犀利见解。
然而,生活与工作依旧要继续。震荡之后的秩序重建,远比摧毁旧有堡垒更为繁琐和漫长。
何赛全面接手了律所的管理重任,他变得更加沉稳和老练,将主要精力放在整合资源、重塑权璟在公益诉讼与商业法律结合的新品牌形象上。他身上属于开拓者的锐气稍减,但那份对法律底线的坚守和对团队的责任感却愈发厚重。他成为了权璟这艘大船稳定前行的舵手。
戴曦则彻底绽放了她蜕变后的光芒。她牵头成立的“公民权益与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挂牌运营,不仅承接科东事件受害者的长期追踪援助,更将业务扩展到劳工权益、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等多个领域。她不再是那个仅凭一腔热血的年轻律师,而是成为了一个懂得运用规则、善于调动资源、兼具理想与务实的杰出实践者。她的名字,开始与“变革”、“希望”这些词汇紧密相连。
罗槟的变化最为内在而深刻。他减少了具体案件的代理,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理论研究、着书立说以及培养年轻法律人才上。他撰写的《秩序与革新:数字时代的法律边界》一书引起了广泛关注,书中深刻反思了程序正义的局限性,探讨了在复杂社会中如何构建更具韧性与适应性的法律框架。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不败神话”,而是成为了一个引导行业思考、推动规则演进的智者与导师。他身上那【守护与革新之衡】的光环,已彻底融入他的学识与气度之中,不再耀眼,却无处不在。
时间是最好的沉淀剂。一年后,关于顾弘渊庞大网络的清算基本尘埃落定,无数涉案人员得到应有的审判,被侵占的资产逐步追回,受损的秩序一点点修复。权璟律所不仅恢复了元气,更跃升为一个兼具顶级商业律所实力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标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权璟律所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内部研讨会,主题是“法律人的使命与边界——回顾与展望”。何赛、戴曦、罗槟作为主讲人,与律所所有成员一起,回顾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也展望着未来的挑战。
何赛讲述了坚守与责任,戴曦分享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罗槟则深刻阐述了规则与时代的互动。
当研讨会接近尾声时,一位新入职的年轻律师好奇地问道:“罗律师,何律师,戴律师,经历了那么多,你们认为,法律最终追求的是什么?”
何赛沉吟道:“是秩序,让社会在规则下有序运转。”
戴曦眼中闪着光:“是正义,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罗槟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望向窗外明净的天空,缓缓道:“是平衡。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在规则与人情之间,在守护与革新之间,寻找那个动态的、尽可能让更多人安身立命的平衡点。这或许就是法律永恒的魅力与难题。”
他的话语落下,会场内一片静默,众人皆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