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旧体育馆器械库的过程迅捷而无声,林夕与陆子昂如同两道融入夜色的影子,在确定无人追踪后,于一条僻静的小径分道扬镳,没有任何交流。默契在危险的境地下达成,无需多言。
林夕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绕到图书馆后身,在一处监控死角的长椅上坐下。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她因紧张和高速思考而微微发热的脸颊。她摊开手掌,那个小小的黑色存储设备静静躺在掌心,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
苏沫的出现,像一盆冰水,浇熄了她因与陆子昂达成危险同盟而生出的那一丝掌控感。局势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苏沫听到了多少?她是否录了音?她会选择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抛出这个炸弹?
无数个问题在脑海中盘旋,但林夕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开始飞速重构应对方案。
首先,苏沫没有当场现身揭穿,意味着她暂时不打算将事情闹到台面上。她可能想将这份“证据”作为杀手锏,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致命一击,或者……她另有图谋,比如,借此要挟。
其次,她与陆子昂的“同盟”关系已然暴露,这固然是劣势,但也未尝不能加以利用。苏沫会因此更加忌惮,因为陆子昂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破坏力极强的变量。
最重要的是,她手中的这个U盘,必须立刻发挥其最大价值。
林夕拿出一个不记名的备用手机,插入U盘。快速浏览着陆子昂收集到的信息——不仅仅是“青松科技”备用技术员的黑料和系统后门证据,还有一些零散的、关于苏沫项目组内部沟通的片段,显示苏沫为了推进项目,曾向校董会的一位成员做过某些未公开的承诺。
这些信息,足够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浪了。
她将关键内容加密备份,然后仔细清除了U盘上的使用痕迹。接着,她利用图书馆微弱的公共wiFi信号,通过数层跳板代理,将部分关于“青松科技”系统后门的技术证据,匿名发送到了校董会负责信息化建设监督的一个非公开邮箱。发送时间,设定在明天上午九点整,恰是工作日开始的时候。
做完这一切,她销毁了SI卡,将备用手机和U盘分别藏匿在预先找好的不同地点。如同一个谨慎的间谍,清理掉所有可能被追踪的痕迹。
然后,她像个普通晚归的学生一样,平静地走回宿舍。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有眼底深处,沉淀着冰冷的计算。
---
第二天,波澜不惊的表面下,暗流开始涌动。
先是“青松科技”负责对接弥海项目的区域经理,在晨会开始前就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学生会办公室,脸色难看地与苏沫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闭门谈话。随后,苏沫步履匆匆地离开了办公室,前往行政楼,显然是去应对突如其来的“技术后门”质询。
林夕坐在图书馆的老位置,透过窗户,远远看到苏沫离开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这只是开胃菜。
上午的课程,她依旧认真听讲,笔记工整,仿佛周遭的一切与她无关。偶尔有同学投来好奇或同情的目光,她也只是回以淡淡的、带着疏离的微笑。
午休时分,她“偶遇”了正从行政楼出来的学生会宣传部长,一位以八卦和藏不住话着称的学姐。
“学姐,苏沫学姐没事吧?早上看她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林夕递过去一瓶刚买的饮料,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宣传部长接过饮料,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唉,别提了!也不知道是谁捅出去的,‘青松科技’那边好像出了什么技术漏洞,被校董会知道了,苏沫正焦头烂额呢!江辰学长也被叫去问话了。”
林夕适时地露出惊讶的表情:“怎么会这样?那项目会不会受影响?”
“影响肯定有啊,听说校董会很不满,觉得我们前期调研不充分。”宣传部长撇撇嘴,“苏沫这次,怕是有点麻烦喽。”
林夕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再多问。情报已经拿到,效果符合预期。校董会的施压,项目的停滞,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苏沫能力的质疑,这些压力会一层层传递,最终汇聚到江辰那里。
她要知道江辰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