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蛋开的格外谨慎,甚至有些紧张,双手死死握着方向盘,青筋都绷了出来。
反倒是李向东,说了最怂的话,但却开的异常稳当。
见大哥方向盘扶地笔直,换挡也顺畅,全然不用操心,这让李向阳想起了赵洪霞的建议:多打几个猞猁,再买一辆,凑一对!
当下在农村,拖拉机用途说起来不多,但只要是进了城,到处都是活。
建筑工地拉建材,厂矿企业运货物,多的不说,一个月净挣一千块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洪水做准备。
不管救援设备、救灾物资,还是食品药品,总离不开可靠的运输工具。
司机不缺,多一辆车,就多一份保障,多一分希望,而这保障和希望后面,都将是活生生的人命!
这一天,除了吃饭、上厕所,中途加了一次油,其余时间三人几乎全在车上。
晚上七点,第四趟,也是最后一趟青瓦运回了劳动村。
周长海和赵青山立刻组织村民,按照事先议定的方案进行分配:每户二百页,按平价出售。不需要的,可以将自家份额转让给他人。
这个数量虽然不多,无法覆盖所有损失,但村里有一小部分人家原本就有些存瓦。
还有些村民不愿意花钱,将猪圈牛圈的瓦扒下来顶替正房,再把牲口圈换成草棚顶,等天暖和了再自己烧瓦替换,这也是一个办法。
于是,这多出来的份额,便能换个人情,或者直接跟急需的邻居换点物资,甚至折点现钱,这也算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平。
最终,按照村里的安排,去拉瓦的村民每人两块工钱,当场领到了辛苦费。
李向阳的拖拉机,跑一个来回折算二十块,从明年的堰塘承包费里扣除!
李向阳自然没有意见,原本就没想着赚钱,尤其跟龙舟队的混熟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收获了。
开着拖拉机回到家中,父亲还没睡,正抽着旱烟等着兄弟俩。
见两个儿子回来,李茂春简单说了下自家房屋修缮的情况:
“一共用掉了三千九百页瓦,剩下的,你小爹和根娃叔各拉走了一千五百页。余下的三千六百页,我意思给赵家送去……估计连同洪金家一起,应该都够了。”
“好的爸!”李向阳点点头。秦巴一带讲究亲家之间荣辱一体,父亲这么安顿也在情理。
“对了!”李茂春磕了磕烟袋锅子问道,“你小爹和你根娃叔那瓦钱,咋算?”
李向阳想了想说道:“就按老价钱,一分一页,也别让给现钱了,让他们用三十斤鲫鱼,或者黄鳝抵就行。”
他知道这两家都不宽裕,但最近河沟断流,虽是冬季,但抓鱼相对容易,用渔获来抵,算是两全其美。
李茂春“嗯”了一声。李茂秋是他唯一的弟弟,贺德根又是他关系最好的老哥们,他自是对这个安排表示满意。
待给赵青山家送完瓦,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推开房门,却发现妹妹小云和小项雪都在自己房间等着,气氛还有一点点凝重。
“向阳哥哥!”见他回来,项雪攥着衣角,红着眼睛,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你忙完了吗?能不能送我回家?我昨晚梦见妈妈了!”
小云在旁边小声补了句:“哥,小雪昨晚梦见朱阿姨一直给她招手,醒来都哭了!”
项雪和妹妹的话,让李向阳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攥紧了门把手!
回想起此前项爱国的托付,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