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人手的问题(1 / 2)

周长海也没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来意:“是这么回事情!眼下这天气,点火烧新瓦,最快也得等到明年二月份,远水解不了近渴……早上我们把村里受灾的情况报到了乡里。”

接过李向阳递来的茶水,他继续道:“分管咱们村的江乡长,帮忙在汉阳县没受灾的三个乡协调了一批青瓦应急。但是……”

他叹了口气,“受灾的乡和村子不止我们一个,瓦就那么多,只能是先到先得。我们想着……你不是新买了个拖拉机嘛,跑得快,拉得多,想着请你帮忙!”

“用拖拉机拉瓦没有问题!”李向阳点点头,随即也提出了实际困难,“不过我那车斗,满载也就拉个两千页顶天了,对于全村来说,怕是指屁吹灯啊?”

“嗯,这个我们想到了!”赵青山接过话头,身子往前倾了倾,压低了声音,“我们琢磨着,让你辛苦点,把咱们全村能凑出来的六辆架子车连同赶车的人都捎上……”

“到了地方,你的拖拉机和所有的架子车都尽量装满!你先走,架子车队跟到后头——这样一来,架子车跑一趟,你的拖拉机抓紧时间能跑上两个来回!”

“算下来,一回合总共就能拉回来差不多一万页瓦!”他掰了掰手指头。

“然后,你再带着架子车走一趟……这一天时间,你辛苦跑上四趟,架子车换人不换车,跑上两趟,每户能分上两百来页,起码能解决一些问题……”

李向阳眼睛一亮,忍不住拍了下大腿:“高啊!还是两位领导有办法啊!这个计策非常好,能最大限度把运力用足!”

他这个赞叹是发自内心的。

在这种物资紧缺、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能想出这样组合调度、提高效率的办法,确实显示了两位村干部的头脑和为民办事的诚意。

而且看样子,这计策大概是赵青山想出来的,李向阳更是忍不住想笑——他可是听说过,女儿的智商随父亲,儿子的智商随母亲。

赵青山这智商,肯定是要遗传到赵洪霞身上,而赵洪霞又是自己已经过门的未婚妻,这不就说明,将来的孩子不管男女,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嘛!

“啥高不高的,我们两个这不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嘛!”周长海摆摆手。

赵青山也脸色微红,露出了一丝被认可和肯定的欣慰,“向阳,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马上就去组织人手,准备好了就来叫你。”

“行!没问题!”李向阳爽快应下,“这样吧,都到西村口集合,节省时间!我这就把拖拉机检查一下,马上出发!”

两位村干部得了准信,立刻起身风风火火地去召集人手和准备车辆。

至于报酬,两位村干部没提,李向阳知道这是给村里救急,他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计较,转身朝院坝边的东方红40走去。

看到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拖拉机,李向阳不得不感叹:有时候老人言,还是要听的……

母亲非逼着父亲在他盖了帆布的机身上,又给拖拉机“穿”上了厚厚的一身草帘衣服——当时他还觉得多此一举,没想到这场雹子下来,拖拉机在层层保护下竟毫发无损,省去了不少麻烦。

仔细检查了车辆,确认没有问题后,他便发动拖拉机,突突突地朝着村西口驶去。

到了集合点,没等多长时间,六辆架子车和十二个拉车的汉子就到齐了。

一个个膀大腰圆,全是村里的精壮劳力。

见李向阳在等着,大家也不含糊,立刻开始动手拆卸架子车的轮子,准备往拖拉机的拖斗里装。

不知是谁在忙碌中笑着喊了一句:“嘿,这一看,咱们村里龙舟队的基本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