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自由民主不过如此(1 / 2)

从谨身殿出来,王卓一刻不停,立刻返回现代,直奔谭局长办公室。

“谭局,明朝那边准备大规模兴修水利了。”

王卓开门见山,“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主要目的是防洪、灌溉,同时兼顾发电。朱元璋已经决定今年就启动,但现在缺的是整体规划和技术支持,希望我们这边能提供帮助。”

谭局长听后,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启动大规模水利建设,不但可以助力农业,还能为后续的工业发展提供电力,一举多得。专家和技术支持我们这边可以尽快组织。”

他话锋一转,带着考校的意味问:“你初步有什么想法?觉得从哪个工程入手比较好?”

王卓略一思索,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回答:“我觉得小浪底或者三门峡都可以。这两处都是我们教科书上的经典工程,技术非常成熟,经验也丰富,应该都是可行的选择。”

谭局长闻言笑了笑,起身走到墙上的巨幅黄河流域图前:“你的思路没错,但视野可以再开阔一点。黄河干流上,适合建坝的地点可远不止这两处。”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甘肃与宁夏交界的一个位置,“我建议,可以先从黑山峡工程入手。”

“黑山峡?”王卓看着那个陌生的地名,一脸疑惑,“我好像没听说过黄河上有这个工程。”

“来,给你补上一课。”

谭局长回到座位,调出详细的资料和三维模拟图,“黑山峡水利枢纽,主体位于银额盆地,横跨甘肃和宁夏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规划中黄河上游最后一座能建高坝大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一旦建成,它的水库容量能达到上千亿立方米,等于是给黄河装上一个巨大的‘水龙头’和‘缓冲池’——天旱时放水,洪涝时蓄水,能从根本上调节黄河径流的水量。”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个项目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论证,技术方案其实非常成熟。但一直卡在几个现实问题上:比如要省际关系利益的协调;再加上后来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顾虑越来越大,所以争论了几十年,至今还停留在规划阶段。”

谭局长说着,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没想到,我们这个时空未尽的设想,倒是有机会在明朝率先实现了。”

这番话让王卓心中一动。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输出,更是一个承载了现代人遗憾与希望的梦想。

带着关于黑山峡工程的详细规划图、效果图和一段生动的三维演示视频,王卓再次来到谨身殿,求见朱元璋。

当巨大的坝体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当清澈的库水在峡谷间汇聚成一片蔚蓝的湖泊,当一道道灌溉渠系如血脉般延伸至广袤高原时,殿内响起了一阵压抑的低呼。

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盯着画面,直到视频结束,他才缓缓靠回椅背,长出了一口气。

“巧夺天工,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