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卓的蜕变(1 / 2)

就在朱棣于意气风发地点阅兵马、筹划他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远征之际,王卓却悄无声息地返回了现代时空。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奔物资集散中心,而是带着一脸复杂的沉思,敲开了谭局长办公室的门。

谭局长刚从一场冗长的会议中抽身,正揉着眉心缓解疲惫,看见王卓这副模样,不禁有些意外,调侃道:

“哟,这不是我们功勋卓着的时空采购员,大明忠义侯兼驸马爷吗?怎么,看你这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莫非是在金陵城被哪位不开眼的御史参了一本?还是你家公主殿下给你气受了?”

王卓没理会他的调侃,一屁股瘫坐在会客的沙发上,长长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浓重的自我检讨意味:“谭局,您就别取笑我了。我今天是来承认错误的,我被困在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里,差点误了大事!”

“信息茧房?”谭局长收敛了笑容,身体坐直,正色道,“这话从何说起?你为大明朝规划的钢铁、石油、机械之路,不是走得挺顺畅吗?朱棣都准备靠着这份家底去北征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王卓猛地坐起身,双手比划着,试图理清自己的思路,“我的思维模式,不知不觉被现代社会的资源分布图给固化了!”

“脑子里整天盘旋着的,就是大洋洲的优质铁矿、秋明地区的巨型油气田……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对于初创阶段的大明而言,要么远水解不了近渴,要么开发难度巨大。我却因此下意识地忽略了大明境内,那些更容易获取、同样至关重要的资源!”

谭局长若有所思,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所以……你现在是打算调整方向,着手开发山西的煤矿,还是江西、云南的铜矿?或者,想提前几个世纪去唤醒沉睡在松嫩平原下的大庆油田?”

“不,不是这些。”王卓摇了摇头,眼神却越发明亮,“是自行车!是那个为了明朝生产自行车需要橡胶的计划,像一道光点醒了我!”他的语气激动起来,“为了橡胶,我把目光投向了暹罗。就在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一直存在于我眼前,却被我视而不见的大门!”

他走到墙上悬挂的世界地图前,手指有力地点在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的位置:“既然暹罗可以作为橡胶基地被纳入体系,那么整个中南半岛呢?这里还有丰富的锡、钨、宝石、木材!还有朝鲜半岛,那里的煤炭、铁矿、石墨、菱镁矿,这些哪怕在现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可以,也应当将这些地区,系统地、深度地纳入大明的经济辐射圈,进行有序开发!”

王卓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为了掠夺资源,更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未来,无论是东大提供的先进轻工业品,还是大明自身逐渐成长起来的工业产出,都可以通过这个体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些地区,形成一个以大明为核心,紧密联系、循环互补的经济生态圈!”

谭局长听着他的阐述,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他忍不住打断王卓,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确认:“等等,王卓,你刚才用的词是……‘纳入大明的经济体系’?你管这些历史上长期作为独立王国存在的地区叫……”

“大明境内啊!”王卓回答得斩钉截铁,脸上是一种混合着历史纵深感与现实策略的坦然。

“从历史渊源和文化认同上看,它们长期是华夏的藩属,深受中华文明浸润。从现实政治和经济整合角度出发,我将它们视为大明未来经济发展的有机延伸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战略规划上称之为‘大明境内’,有何不可?这不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阶段和目标嘛。”

看着王卓那副将宏大叙事与务实策略融为一体的神情,谭局长脸上的惊讶逐渐化为极其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王卓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好!好啊!王卓,我们一直在等,等你自己跳出那个框架,真正睁开这双‘时空之眼’!”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声音带着一种开拓者的激昂:

“你终于突破了单纯‘填补大明科技树’的思维,开始从全球资源配置和地缘经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两个时空的互补性了!这一步迈出去,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这相当于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拥有数亿人口、资源禀赋极佳且几乎未经工业文明染指的‘新世界’,一个无比广阔的蓝海市场!其潜力和价值,远远超越了过去那种零敲碎打的资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