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归途的感悟(1 / 2)

辨认出“鸟粪山”,如同在无尽的迷雾中找到了一座灯塔。“圣卡特琳娜号”上绝望和迷茫的气氛为之一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疲惫、期待和难以置信的微弱希望。根据阿林那古老口诀的指引,结合皮雷斯船长重新获得的方位感,他们小心翼翼地调整航向,向着推测中的望加锡方向驶去。

接下来的几天航行,依旧充满了艰难。船只破损严重,速度缓慢,船员们体力透支,坏血病的阴影虽已退却,但身体和精神的创伤仍需时间愈合。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让这些惊弓之鸟紧张不已,生怕再遇到荷兰巡逻船或另一场风暴。

然而,幸运女神似乎终于对他们露出了些许微笑。天气持续晴好,海况平稳。他们成功避开了几处危险的浅滩,也并未遭遇任何敌人。在离开澳门近两个月后,一个平静的午后,瞭望哨上那依旧虚弱但目光锐利的水手,发出了几乎破音的呼喊:

“陆地!是望加锡!我看到港口的塔楼了!”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怀疑。当那片熟悉的、属于香料群岛的海岸线逐渐清晰,当望加锡港口那富有异域风格的建筑和穿梭往来的各式帆船(其中幸运地没有红白蓝三色旗)映入眼帘时,甲板上爆发出的不再是欢呼,而是一种近乎虚脱的、掺杂着哽咽的叹息。

他们,终于到了。

在望加锡,他们受到了当地葡萄牙代理商和土著盟友的热情接待。这艘伤痕累累的船和它憔悴不堪的船员,本身就在诉说着航行的艰辛与顽强。补给和维修得以顺利进行。优质的望加锡木材被运上船,熟练的当地船匠帮助修复了船体结构和桅杆。他们用船上仅存的一些银币和赊账的方式,购买了急需的粮食、药品、以及一小批珍贵的香料和造船用的树脂、硝石。

停留的时间短暂而高效。皮雷斯船长归心似箭,澳门的情况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他们没有等待完全修复,只要船只恢复了基本的远洋航行能力,便立刻装载货物,再次启航,踏上了返回澳门的归途。

归途似乎比去时顺利许多。也许是熟悉了航线,也许是老天爷终于不再为难他们,也许是归家的信念支撑着每一个人。他们借助季风和洋流,谨慎地航行,避开可能的危险区域。

站在船尾楼,望着身后逐渐远去的望加锡海岸线,皮雷斯船长和门多萨都陷入了沉默。这一次史诗般的、近乎死亡的航行,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感悟,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我们带回了粮食和硝石,”皮雷斯船长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平静,“但这趟航行最大的收获,恐怕不是这些货物。”

门多萨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他手里摩挲着那具外壳凹陷的象限仪和一本新写的笔记,里面记录着风暴的数据、对抗坏血病的经验、还有那些神秘而实用的中国航海口诀碎片。

“我们低估了海洋,也高估了自己。”门多萨的声音里少了几分出发时的技术自信,多了几分对自然的敬畏,“星盘和象限仪能告诉我们纬度,却无法预测风暴。数学能计算航线,却无法治愈坏血病。我们最精良的船,在大海面前依旧脆弱得像片叶子。”

“但我们活下来了。”皮雷斯船长接口道,眼中闪烁着老航海家特有的坚韧光芒,“靠的不仅仅是运气。靠的是老舵手曼努埃尔那样的勇气,靠的是阿林那样看似古老却有效的经验,靠的是我们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去排水、去治病、去认路。海洋需要敬畏,但不能屈服。”

他转过身,看着正在甲板上忙碌的、依旧带着伤但眼神坚定的船员们:“你看他们,经过这次洗礼,他们不再是普通的水手了。他们见识过最深的地狱,也抓住了最微弱的希望。未来的澳门,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航海者——不仅懂得操作帆缆和火炮,更懂得如何在大海的愤怒和仁慈之间生存下去。”

门多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他看到水手们相互协作时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看到他们望向海平面时那警惕却不再恐慌的眼神。是的,他们都不一样了。技术固然重要,但人的韧性、经验和在绝境中求生的智慧,才是航海最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