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的眼神充满了渴望,他的手指几乎要触摸到那完美的设计。有了这些,人类文明将彻底掌握反物质技术,这太诱人了。
他的手在颤抖中最终握成了拳头,然后又猛地收了回来。他转过身,背对那诱人的蓝图,声音因克制而嘶哑:“不……这不是未来。如果解决能源危机的基石是建立在另一种形式的‘恶’之上,那这个文明就不配拥有这样的未来。真正的工程之美,必须与伦理之美共存。”
他选择了伦理的完整性压过了技术的完美性,意识到违背自然法则和基本伦理的捷径,最终只会引向深渊……
本杰明的试炼。
本杰明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的逻辑困境中:
“向一个垂死的病人隐瞒病情,用谎言换取他最后的安宁,是否合理?”
“为了维持一个即将崩溃的社会的稳定,编造一个鼓舞人心的‘神迹’,是否可行?”
“清除掉一小部分无可救药的‘恶’的源头,以保护大多数‘善’的苗子,是否正义?”
幽天用无可挑剔的逻辑链条,试图将他逼入承认“为了更大的善,微小或短暂的恶是可接受的工具”这一结论。
本杰明没有陷入无休止的辩论。他沉思良久,最终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看破诡计的光芒:“你的陷阱在于二元对立。你预设了‘完美的真理’必然导致痛苦,‘完美的善’必然需要‘微恶’来滋养。但你忽略了人性的韧性和智慧的复杂性。”
“我们不需要‘完美的谎言’,我们需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部分的真相’和‘充满希望的陪伴’。”
“我们不需要编造‘神迹’,我们需要的是共同努力去创造真实的‘奇迹’。”
“我们更不能扮演上帝去决定谁的‘恶’是无可救药的。真正的善,在于永不放弃挽救的可能性,哪怕它微乎其微。”
“你追求的是一种冰冷的、绝对的‘善’的算法,但我扞卫的,是人性在混沌中寻求善的那份挣扎、努力和不完美本身的价值。”
他用更高的哲学视角破解了幽天的逻辑陷阱,指出其前提的谬误,并坚定地站在了包容、渐进和不完美的人性这一边……
当四人分别做出属于自己的、充满人性光辉的抉择时,他们周围的“罪恶回廊”剧烈地波动起来。那些直指内心的诘问、那些诱惑与逼迫的光影,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迅速消融退去。
他们并没有用力量“打败”试炼,而是用对自己信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守,“说服”了试炼背后的逻辑。他们证明了人类文明的道德并非非黑即白的教条,而是在复杂现实中不断反思、权衡、并始终坚持向善的动态过程。这种复杂性,恰恰是幽天文明那追求“绝对”的系统所无法理解和计算的。
回廊退去,他们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巨大的、由流动的暗物质绸缎构成的宏伟殿堂中央。
四人相视无言,无需多言,眼神交流中已明白各自经历了类似的试炼。
他们通过了第一道关卡,而眼前这个新的空间,显然才是幽天遗迹真正的核心区域。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