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有始 > 第126章 反物质艺术家

第126章 反物质艺术家(2 / 2)

模型的起点,是一道来自奥尔特云之外、源自幽天文明遗迹的特殊量子脉冲。这道脉冲以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穿越广袤空间,精准命中日内瓦的能量中枢。

2. 第一阶段:创造“织机”

脉冲的第一个作用,如同一个绝对精准的引爆指令,瞬间破坏了日内瓦反物质熔炉的约束场,引发反物质湮灭爆炸。

然而,这爆炸的能量并没有无序扩散。脉冲本身蕴含的超高维信息结构,在爆炸发生的普朗克时间内,强行约束并引导了能量释放的模式,这意味着幽天文明可以完美操控反物质。

庞大的能量被用于一个不可思议的目的:短暂地、局部地改写爆炸核心区域的物理常数,创造出一个瞬间存在的“物理规则奇点”。在这个奇点内,常规物质被彻底清空,形成一个绝对纯净的、能量无限的“真空织造场”——“能量织机”。

3. 第二阶段:编织“绸缎”

脉冲的第二个作用同步启动。它如同一根穿过了高维空间的针,利用“织机”提供的无限能量,开始从宇宙的暗物质背景海中,抽取并“编织”暗物质粒子。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物质聚合,而是按照脉冲中携带的、属于幽天文明的特定信息程序,将暗物质编织成具有复杂结构性的拓扑薄膜——“暗物质绸缎”。

玄女的声音响起:“初步推论,该‘暗物质绸缎’并非简单物质,而是幽天文明的高维技术造物。它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具有自主量子信息处理能力的‘智慧结构体’或‘法则执行终端’。”

4. 第三阶段:审判执行

“绸缎”编织完成后,悬浮于虚空中的它开始自主运行其内置的“审判”程序。

它开始持续释放出两种独特的量子脉冲信号。

第一种是低频脉冲: 该脉冲的作用范围极广,覆盖整个星球。其作用机制疑似与人类大脑中某种尚未被科学认知的量子层面活动发生相互作用。

玄女继续解释:“低频脉冲的功能为‘扫描与识别’。其作用目标并非大脑的化学或电信号,而是更深层的、可能与宇宙量子背景存在纠缠关系的‘潜意识流’。它能精准映射出个体潜意识中的意念,特别是被压抑的‘恶念’。具体机制未知,这些推论基于假设人类意识中存在我们未曾发现的量子相干性。”

第二种是高频脉冲: 该脉冲仅在识别到特定强度的“恶念”后,针对性地发射。

玄女继续:“高频脉冲的功能为‘激发与坍缩’。它与被低频脉冲‘标记’的意识量子态发生强共振,如同一个外部观测者,强制该‘恶念’的量子概率云发生定向坍缩。”

坍缩的结果,就是利用“绸缎”本身的可编程暗物质,按照其内置的“形态生成程序”,将抽象的、概率性的“恶念”转化为具象的、稳定的暗物质克隆体——“暗影”。

“我明白了!” 本杰明猛地一拍手,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如果完全按照这个模型来理解,那么整个过程的哲学隐喻就完全对应上了!”

他转向众人,仿佛一位解读古老经文的学者:“那个低频脉冲,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众多宗教经典中描绘的‘洞察之眼’。它无所不察,能洞悉众生内心最深、最隐秘的角落,无论是善是恶,在其面前皆无从遁形。”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比喻深入人心,然后继续道:“而那个高频脉冲,它就是‘神’用以执行意志的手段。它并非直接惩罚‘想法’,而是……正如经文所述……‘实现你的恶,以证明你的罪’。它让那潜藏的、未被实践的恶念,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实体,让你无从抵赖,必须直面自己内心黑暗所可能造就的现实。”

本杰明的解读,为冰冷的技术模型注入了一层令人毛骨悚然的哲学与神学色彩。幽天文明的这套自动化系统,其运行逻辑竟与人类古老传说中的“最终审判”如此相似,仿佛它们早已洞穿了某种宇宙级的道德法则。

现场一片寂静,只剩下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屏幕上的模型静静旋转,每一个光点、每一条曲线,都代表着一个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来自高等文明的冰冷真理。

他们不仅破解了“暗影”产生的物理机制,更窥见了一个试图对整个文明进行道德审判的、庞大而古老的系统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