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宫墙之外,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闻讯赶来的官员越聚越多,如同被惊扰的蚁群,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涌动不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惶、猜测、不安,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对权力真空的蠢蠢欲动。皇后与内阁重臣皆在内宫侍疾,无人出面主事,更使得场面暗流汹涌,增添了几分混乱与不确定性。
李默如同一尊沉默的石雕,岿然伫立在面色冷峻的侍卫统领身旁,表面沉静如水,内心却已掀起滔天巨浪,无数念头激烈碰撞。皇帝安危系于一线,这突如其来的精准刺杀,不仅彻底打乱了他深入调查天工苑与崔家的步骤,更将整个京城,乃至国朝的稳定,都推向了风雨飘摇的悬崖边缘。他感到肩上的压力骤增,仿佛有千钧重担压下,呼吸都变得有些艰难。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煎熬。宫内依旧如同深潭,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传出,只有各种模糊可怕的流言在官员间悄然传播,加剧着人心的浮动。
终于,那名奉命跟踪崔家仆从的亲随去而复返,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回到李默身边,借着行礼的姿势,用仅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禀:“侯爷,那队人抬着箱子出了宫,并未回崔家别院,而是穿街过巷,径直去了……九皇子府!”
九皇子府?!李默眼中厉色一闪,心中警铃大作。崔家的人在这种自身难保的危急关头,不去设法保护或联络自家被软禁的主子崔泓,反而往与本案看似无关、甚至此前还在暗中推波助澜的九皇子府上跑?这绝非寻常举动!是去报信?求助?还是……趁机转移某些绝不能见光的东西?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九皇子萧锐在此刻的角色,恐怕远非之前表现的坐收渔利那么简单!难道他与崔家的勾结,远比想象中更深、更早?甚至这次胆大包天的刺驾……也与他有关?
李默不敢再深想下去,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局势瞬间变得错综复杂,如同巨大的蛛网,稍有不慎,一步踏错,便是身死族灭、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强迫自己停止无谓的猜测,必须抓住眼前确定的线索。
就在这时,那扇紧闭的、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内宫门终于“吱呀”一声,打开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一名面色紧张的小内侍匆匆走出,目光在躁动不安的人群中急切搜寻,很快便锁定在李默身上,快步走来,无视周围投来的无数道目光,低声道:“李侯爷,皇后娘娘口谕,宣您即刻入宫觐见。”
刹那间,周围所有官员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瞬间聚焦在李默身上,充满了惊疑、探究、嫉妒,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在这种皇帝遇刺、朝局动荡的危急时刻,皇后第一个召见的,竟非宗室亲王,也非内阁元老,而是这位年轻的、以军功起家、正卷入巨大漩涡的忠勇侯?这背后传递的信号,耐人寻味,也让许多人心思活络起来。
李默心念电转,瞬间分析了无数种可能。皇后在此刻紧急召见,必有深意,或是倚重,或是试探,或是需要一把快刀来斩断乱麻。他没有时间犹豫,整理了一下因奔波而略显凌乱的衣袍,沉声应道,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臣遵旨。”
跟随内侍步入森严更胜往日的宫禁,沿途带甲侍卫林立,刀剑反射着冰冷的光,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来到皇帝寝殿外,只见皇后林氏一身素雅常服,未施粉黛,眼眶微红,显然刚刚垂泪过,却强撑着身为国母的威仪,正与面色沉重的内阁首辅林相、神情惊惧未定的兵部尚书高俭等几位核心重臣低声紧急商议着什么。几名太医正战战兢兢地跪在殿外廊下,面色惶恐,如同待宰羔羊。
见李默到来,皇后抬眸看他,那双原本温婉的凤目中此刻布满了血丝,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沙哑,却字字清晰:“李卿家,陛下洪福齐天,仰赖祖宗庇佑,箭毒已被太医联手施针用药,初步控制,但龙体受损,元气大伤,尚未脱离险境,需绝对静养,暂不能理政。”
李默心中一块大石稍稍落下,连忙躬身,语气诚挚:“陛下龙体安康,乃国朝之幸,万民之福。臣等必日夜祈佑。”他暗自庆幸,只要皇帝还活着,局面就尚未到最坏的地步,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皇后微微颔首,继续道,声音提高了一些,确保周围的几位重臣也能听清:“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京畿不可一日无防。陛下昏迷前,曾短暂清醒片刻,留下口谕。”她目光扫过林相、高俭等人,带着审视,“若有不测,由内阁与本宫暂理朝政,军国大事,需由内阁廷议,报本宫用印。另,”她目光再次定格在李默身上,带着孤注一掷的信任与沉重托付,“特旨忠勇侯李默,加领皇城司副指挥使,协同指挥使稳定京畿防务,严查刺驾一案,一应事宜,可密折直呈本宫!”
这道口谕,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涛暗涌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李默加领皇城司副指挥使,这等于是将稳定京城、调查刺驾这等关乎国本的巨大权柄,交到了一个并非传统勋贵文官体系出身的年轻侯爵手中!这既是莫大的信任与殊荣,也是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置于所有明枪暗箭之下!
林相闻言,花白的眉毛微微耸动,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并未出声;高俭则是脸色微变,偷偷瞥了李默一眼,嘴唇动了动,最终也没说什么。显然,这很可能是皇帝清醒片刻时的真实安排,或者,是皇后在如今危局下,为了稳住阵脚,所能做出的最有利、也最大胆的决定——她必须倚重李默这把背景相对简单、与各方牵扯较少、且足够锋利果决的刀,来斩断眼前的乱麻,稳住摇摇欲坠的局势!
“臣,领旨!必竭尽全力,护卫京畿,查清逆案,以报陛下与娘娘天恩厚望!”李默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撩袍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地领旨。他知道,此刻绝非瞻前顾后、谦让推辞之时,国家危难,正是臣子挺身而出之际。这份权力,是责任,更是枷锁,但他义无反顾。
“好。”皇后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决绝,仿佛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李卿,京城安危,陛下安危,乃至朝局稳定,此刻就托付与你了。望你不负圣望,挽狂澜于既倒。”
“臣,万死不辞!”李默再次叩首,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