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将计就计布罗网(1 / 2)

暮色渐浓,塞外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如刀般刮过城头,卷起旌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暗战呼啸助威。李默屹立在垛口后,身形如一杆标枪般挺直,指尖那封来自京城的家书已被攥得温热,甚至边缘都有些潮湿,那是他掌心因极力克制情绪而沁出的冷汗所致。字里行间透出的阴冷算计与蠢蠢欲动的杀机,却比北境最凛冽的寒风更让他心寒,一种被毒蛇从最意想不到的角落窥视的恶心感萦绕不去。

周氏兄弟……他心中冷笑,这等蠢钝如猪、只知贪图小利的角色,何时有了这般胆量和心思来探听他的行踪?背后若无高人指点、重利诱惑或是致命把柄被拿捏,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行此大逆不道、株连九族之事。这分明是一次拙劣却又险恶的投石问路,甚至可能是对方故意抛出的廉价诱饵,就是想试探他的反应敏感程度,或者……更歹毒的是,引诱他因愤怒或轻蔑而立刻采取报复行动,从而暴露自己的注意力已完全被京城牵扯,甚至暴露在北境的某些软肋和布局。

“侯爷,”韩震的声音在一旁低沉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意,他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凶险,“周氏兄弟吃里扒外,罪该万死!竟敢勾结外人图谋侯爷!是否让末将立刻派得力人手星夜兼程回京,做得干净利落,彻底……”他右手并指如刀,做了个干脆的抹脖子的手势,眼神锐利如鹰隼。

李默缓缓摇头,目光依旧如同焊在了那苍茫而危机四伏的远方,声音却冷静得可怕,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不。此时动手,快意恩仇,却恰恰正中对方下怀。他们既然想探,千方百计、拐弯抹角地想得到我的行踪,那便让他们‘探’到便是。”

他倏地转过身,昏暗的暮色中,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猎人般精准而冰冷的算计光芒,之前的凝重仿佛被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谋略所取代。“韩震,你立刻从亲卫中挑选两名机灵应变、又面孔生疏、从未在京城露过脸的可靠护卫,仔细交代,扮作受不了北境苦寒、又贪图钱财的逃兵,军械、衣着、路引都要做得天衣无缝。然后,故意去接触周氏兄弟派来云州打探消息的人。放出风声,就说……”他略微停顿,字句清晰地布下香饵,“忠勇侯李默为激励前线士气,不日将秘密亲赴朔州前线督战,行程极度机密,但为确保安全,宿处定在朔州卫指挥使衙门旁防守最为严密的行馆。记住,细节要逼真,务求取信于人。”

韩震闻言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侯爷,您这是要将计就计?此计虽妙,但如此一来,将贼人目光引向朔州行馆,您的安危……” 他不敢想象若是消息走漏得更广,会引来何等疯狂的刺杀。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们想在暗处,我便将他们拉到明处来打。”李默嘴角勾起一丝冷冽而自信的弧度,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们想知道我的行踪,我便给他们一个他们最想听到的‘行踪’。你安排下去,朔州行馆那边,立刻着手,提前布下天罗地网。沈统领,”他看向一旁始终沉默如山、气息内敛的侍卫首领,语气加重,“此事关键,需你麾下侍卫中的好手全力配合,我要的不是死士,是活口,是要能咬出幕后主使、经得起三司会审的铁证!”

沈统领眼中精光一闪,如同出鞘的利刃,抱拳沉声道:“侯爷放心,卑职亲自带人去布置!保证布置得周全缜密,叫他们来得去不得,且个个都能开口说话!”

“很好。”李默点头,对这两员得力干将的执行力毫不怀疑,“记住,戏一定要做足。那两个‘逃兵’,拿到‘赏钱’后,要表现得贪生怕死,立刻‘远走高飞’,按照计划路线离开北境,隐匿行踪。至于京城周氏兄弟那边,暂时不必动他们,留着这条线,或许……将来还能反向利用,钓出更大的鱼。”

“末将(卑职)明白!”韩震和沈统领齐声领命,眼神交汇间已是杀气腾腾,旋即迅速转身下去安排,身影很快消失在渐浓的夜色中。

李默再次望向北方漆黑一片的旷野,心中冷笑更甚。京城的那几位,果然还是按捺不住了,竟然用出如此下作却直接的手段。也好,正好借此机会,砍掉他们伸向北境的一只爪子,或许还能顺藤摸瓜,揪出更深藏的黑手。

接下来的几日,李默表面上一切如常,甚至比平日更加忙碌。他继续与范永年频繁会面,商讨边境防务细节,不断催促后方加快火炮运输进程,亲自视察云州军械库的清点整理工作,甚至抽出时间,亲自指导边军将士如何初步操作和维护那即将到来的新式火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表现得就像一个全心投入边务、对其他琐事毫无察觉的督查使。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张无形却致命的巨网已经开始在朔州悄然撒开。韩震精心挑选的两名精明护卫,已成功上演了一出“不堪苦寒、携械叛逃”的戏码,并通过周氏兄弟那条暗线,顺利地将李默的“绝密行程”泄露了出去。沈统领则早已调动了大内侍卫中最擅长潜伏、擒拿的好手,提前赶往朔州行馆内外设下重重埋伏,静待猎物上门。范永年得知整个计划后,虽觉此举颇为冒险,但也深知这是揪出内鬼、斩断敌方触角的良机,毫不犹豫,暗中调派了绝对可靠的朔州卫精锐,化装埋伏在行馆外围各处要道,予以强力配合,务求万无一失。

而李默自己,在布下陷阱之后,则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最核心的军械案上。细作的口供虽指向了幽州崔氏,但证据链依旧薄弱得可怜,无法形成致命一击。他需要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证据。

这日,他再次来到阴冷潮湿的云州军械库,这次的目标更加明确——集中寻找来自幽州、尤其是与崔氏有关联的工坊所承制的军械批次。

库吏在他的严令要求下,搬来了厚厚几大摞落满灰尘的入库档案册。李默摒退左右闲杂人等,只留韩震在一旁护卫,自己则点起油灯,一头扎进那些散发着陈年霉味和纸张腐朽气息的卷宗海洋里,逐页、逐行地仔细翻阅,比对,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隐藏的线索。

时间在寂静中一点点流逝,外面天色渐暗,库内唯有油灯跳动的光芒映照着他专注而疲惫的侧脸。李默的眼睛早已酸涩不已,但他却毫无倦意,全身的神经都绷紧着,仿佛猎犬在搜寻最细微的气味。突然,他的目光在一份泛黄的验收文书上骤然定格!瞳孔微微收缩。

这是一批来自幽州“威远坊”的制式腰刀,入库时间恰在父亲遭遇不幸的雁门关战役前三个月。验收官员的签名……又是那个他在核查署档案中反复见到、早已刻入脑海的熟悉名字!而更让他心头猛地一跳,几乎要屏住呼吸的是——这份文书末尾,负责核查盖印的官员签押处,有一个极其不起眼、几乎被忽略的副署花押,那花押的独特纹路和走势,他似乎在父亲那本染血笔记的某一页角落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