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站在皇帝身侧,脸上维持着得体的微笑,但袖中的拳头却悄然握紧。李默声望越高,这火器越受重视,对他而言就越是不利。他必须想办法将这股力量掌控在自己手中,或者...毁掉。九皇子则毫不掩饰眼中的嫉妒与贪婪,死死盯着那火炮,仿佛想将其据为己有。他心中盘算着,无论如何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检阅圆满成功。皇帝龙心大悦,当日便在宫中设宴,为李默及有功将士庆功。
宴席之上,丝竹悦耳,歌舞升平,一派和谐景象。皇帝当众宣布了对李默的封赏:加封李默为太子少保(虚衔,以示恩宠),赏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京郊皇庄两座。并下旨,于工部下增设“军械革新司”,由李默领司正一职(正五品),专司火器研发改进及量产事宜,一应资源,优先调配。王铁锤、韩震等有功工匠、护卫亦各有厚赏。
这份封赏,可谓极重。太子少保的虚衔是难得的荣宠,实职的司正虽然品级不算极高,却独立执掌一司,专司火器,权力和潜力巨大。足见皇帝对李默及其技术的看重。
李默离席谢恩,态度恭谨。他知道,这既是荣耀,也是枷锁。从此,他将被牢牢绑在火器这辆战车上,也将被推至风口浪尖。太子少保这个头衔更是微妙,仿佛一道无形的绳索,将他与东宫隐约牵连。
宴席之上,众人纷纷向李默敬酒道贺,无论真心假意,表面都是一团和气。太子和九皇子也先后举杯,说了些场面话。
然而,李默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觥筹交错背后的暗流汹涌。太子党的官员笑容勉强,九皇子一系则目光闪烁,不知在谋划什么。就连那些中立官员,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复杂的审视。他端着酒杯,应对自如,心中却如明镜般透亮,将每一张面孔、每一种表情都记在心里。
宴席散后,李默微醺,在高无庸的安排下,于宫中值房暂歇,明日再正式回府。
夜深人静,他凭窗而立,望着宫禁沉沉的夜色,毫无睡意。今日的风光无限,恍若梦中。喧嚣过后,巨大的疲惫和孤寂感袭来。但他脑中回荡的,却是离席时,林相悄然走过他身边时,用极低声音说的一句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侯爷,京中水深,慎之再慎。”
以及,更早时候,内侍省都知太监悄悄递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通汇账目有异,恐牵连东宫。小心灭口。”
两句话,如同两盆冰水,将他因成功和封赏而产生的些许热度,彻底浇灭,让他瞬间从荣耀的云端跌回冰冷的现实。
木秀于林……通汇账目……东宫……灭口……
一个个词语在他脑中盘旋,交织成一张更加复杂危险的网。林相的警告是老成谋国的金玉良言,提醒他锋芒太露已招人忌惮。而那张纸条的信息则更惊人,直接指向了父亲冤案的线索,却与东宫牵扯在一起,甚至暗示了灭口的风险。这信息是真是假?来自何方势力?是善意提醒,还是借刀杀人?
父亲冤案的线索似乎有了新的突破,但这突破却指向了更危险的深渊。而他自己,也因为火炮的成功,被推到了权力漩涡的最中心。
荣归故里,实则步步惊心。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目光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所有的迷茫和疲惫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和决绝。
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他都必须走下去。为了父亲,为了自己,也为了握在手中的这份力量,能够真正用于守护想守护的一切。
他转身,拿出纸笔,开始给城外的韩震写信。笔迹沉稳而迅捷。既然已经回京,有些调查,必须更快、更谨慎地继续下去了。京华烟云之下,暗礁密布,新的斗争,才刚刚开始。而他,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