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申时末刻,城南码头
一个不起眼的小贩蹲在角落,面前摆着些针头线脑,偶尔神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木盒,向过往的行人低声兜售:“西域传来的宝贝,‘火寸’!一划就着,风吹不灭!方便得很!”
起初,人们多是好奇观望,嗤之以鼻。但当有人试着买下一盒,当场演示,“嗤”一声轻响后那簇稳定跳动的火苗确实比火折子、火镰方便太多时,惊奇的口碑便迅速在底层劳动者和走南闯北的水手间传开。
虽然一盒十根要价高达五十文,几乎抵得上力夫一日的工钱,但其便捷性对这些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夜间作业、船上生火、乃至老烟枪们,更是趋之若鹜。小贩带来的几十盒火柴,不到两个时辰便销售一空。
类似的场景,在城东市集、赌场后巷等几个点同时上演。李默派出的几个“游商”很快便感受到了市场的火热。
戌时正刻,积善堂书房
福伯难掩兴奋地向李默汇报:“少爷!火了!那‘火寸’卖得极好!今日带出去的二百盒,全都卖光了!净利差不多有十两银子!那几个小子回来说,不少人围着问明天还有没有,哪里能多买!”
十两,对于别院的消耗仍是杯水车薪,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证明这条路可行。
李默却无多少喜色,冷静问道:“可有人特别注意?打听来源?”
福伯想了想:“倒是有几个看着不像普通百姓的人,买了好几盒,翻来覆去地看,还问是哪家作坊出的。咱们的人按您的吩咐,只说是跑西域的客商捎带来的,卖完就没,搪塞过去了。”
“从明日起,每个点减为每日五十盒,卖完即走,不可逗留。价格再提二十文。售卖地点每日轮换,不可固定。”李默下令。饥饿营销和保持神秘,是现阶段必要的保护手段。
“另外,让别院那边,陆七负责,再改进一下药头防潮和木盒密封。王铁锤那边,炉子重修进度如何?”
“王师傅像是换了个人,带着人没日没夜地干,炉子主体快砌好了,这次严格按照图纸,一分不差。”
又三日,夜,城西某暗巷
一名刚结束今日售卖任务的“游商”,揣着沉甸甸的钱袋,吹着口哨,拐进一条回家的近道小巷。夜色深沉,巷内昏暗无光。
突然,前后巷口同时出现几条黑影,无声地堵住了去路和退路。
“哥几个,求财好说……”那“游商”也算机灵,立刻掏出钱袋想破财免灾。
为首的黑影却看也不看钱袋,声音沙哑低沉:“谁让你卖的火寸?东西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