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点头,郑重道:“章将军所言极是。思想既定,大义在我。日后无论是扫荡内部不臣,还是应对外部强敌,我等在‘道理’上,已立于不败之地。将军厉兵秣马,正当其时。”
最后,陈平才缓步上前,他依旧是那副谦和文士的模样,但眼神深处闪烁的智慧光芒,似乎比以往更加深邃。
他拱手笑道:“大人此番咸阳之行,可谓一箭双雕。不仅奠定了新政的思想根基,更借陛下之手,将这‘大秦之道’推行天下。如今,我等再行新政,扫除顽敌,便不再是离经叛道的尝试,而是奉旨行事,是践行帝国正道了。”
他一句话点出了张苍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为所有后续行动,披上了合法的、甚至是代表帝国前进方向的“大义”外衣。
张苍欣赏地看了陈平一眼,道:“陈先生看得透彻。有了这‘大义’名分,许多事情,便可事半功倍。”
他顿了顿,环视三位核心伙伴,语气变得沉肃,“然,赤松子前辈亦有点醒,法不可至密,需留余地;刚强易折,需存柔韧。我等日后推行新政,执掌权柄,当时刻谨记,律法秩序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是为了这天下黎民。”
他将赤松子的警示转述给众人,这既是对伙伴的信任,也是为团队未来的行动设定一个更高的准则。
墨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理我懂,就像机关齿轮,咬合太紧反而容易崩坏,需要留点缓冲的余地。”
章邯沉吟道:“大人放心,末将治军,亦知恩威并施,军法如山,亦需体恤士卒。”
陈平微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执法亦然,需懂得权衡变通,此乃治国之艺术。平,谨记。”
见三人都理解了自己的深意,张苍心中欣慰。
他走到大厅中央那巨大的、标注着三郡及周边势力范围的光影地图前,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如今,内患虽未完全肃清,但思想已统,大义在手,根基渐固。”
他伸手指向地图上那些依旧闪烁着代表敌对或不稳定因素的光点,“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了。”
他的手指最终停留在代表江东项氏和沛县刘邦等势力的区域。
“这些所谓的‘天命之子’,依旧盘踞在外,信奉着旧时代的神怪之力或个人气运,与我等所行的‘大秦之道’格格不入。”
张苍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此前,我们或可称其为剿匪平叛。而今,我们是在扫清阻碍帝国推行正道、祸乱苍生的腐朽力量!”
“拥有了思想大义的名分,我们接下来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将更具合法性,更能争取民心,也更能……师出有名!”
大厅内,墨荆的眼中燃起了技术的斗志,章邯握紧了剑柄,陈平则露出了运筹帷幄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