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128章 律法先行,檄文定心

第128章 律法先行,檄文定心(1 / 2)

【家人们,都来了吗?爆更来了…】

蓝田大营的金戈铁马之声犹在耳畔,五万大军如同蛰伏的巨兽,正在为明日的东出做着最后的休整与准备。

营火点点,映照着士卒们或坚毅、或忐忑的面容,空气中除了熟悉的汗臭与皮革味,更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压抑。

然而,在这片以武力为尊的军营核心区域,一座临时划拨、由章邯亲兵严密守卫的营帐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帐内灯火通明,取代了兵刃寒光的,是摊满长案的竹简与帛书。

张苍褪去了监军的软甲,只着一身深色常服,跪坐于案前。

他眉宇紧锁,眼神专注,手中那支兼毫笔在微黄的帛纸上稳健移动,发出细密的沙沙声,与帐外隐约传来的巡夜脚步声、战马偶尔的响鼻声交织,构成一种奇特的韵律。

他没有研究颍川的军事布防图,也没有推算贼军的可能动向,而是沉浸在了律法条文的海洋之中。

在他身侧,已经垒起了两摞写满字迹的帛书。

“张御史,大军明日便要开拔,你不去与章将军商议进军路线,反倒在此埋头写写画画,所为何来?” 一个略带清冷与好奇的女声响起。

墨荆端着一杯刚沏好的、散发着淡淡药草清气的热茶走了进来,放在张苍案角。

她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字迹,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这些弯弯绕绕的律令,我看着比对付十个风伯雨师还累。”

张苍并未抬头,笔尖不停,口中却清晰回应:“墨姑娘,兵者,凶器也,迫不得已而用之。章将军负责的,是荡平看得见的贼寇。而我等此行,陛下赋予的使命,更在于平定人心,重建秩序。若人心向背不定,秩序根基不存,纵使章将军能阵斩陈胜、吴广,叛乱的火种依然会在此起彼伏,如同野草,烧之不尽。”

他顿了顿,终于写完一段,将笔搁在砚台上,拿起刚刚完成的一份帛书,吹了吹未干的墨迹,递给墨荆:“你看这个。”

墨荆接过,只见抬头赫然写着——《东出安民律令(初稿)》。她快速浏览,越看眼睛越亮。

这并非一份简单的告示,而是一套极具操作性的临时法规。其核心内容清晰无比:

一、针对从逆贼众: “凡张楚军中士卒、被裹挟民众,无论此前是否参与攻伐,只要于官军抵达后,主动脱离贼军,向当地官府或官军投诚,登记造册,并保证不再触犯秦律者,依其情节轻重,可予以减罪或免罪处理。原为平民者,核实身份后,准其归乡,受秦律保护,恢复生产。”

二、针对地方官吏与豪强: “凡各郡县官吏、乡绅、三老,在贼乱之中,能谨守职责,保境安民,使城池不失、府库完好、百姓少受屠戮者,待平定之后,核实功绩,一律论功行赏,或晋升爵位,或赐予田宅,绝不因地域出身而歧视。凡能主动协助官军平叛,提供情报、粮草、民夫者,功绩另行记录,从优叙功。”

三、针对所有秦民(包括原六国之地): “重申《秦律》对合法私有田产、宅邸、财货之保护。严禁任何人趁乱侵占、抢夺。凡乱中失去田产者,可至官府申诉,待核实后,或发还,或由官府协调无主荒地予以安置。一切纠纷,需依律裁断,严禁私相复仇。”

“妙啊!”

墨荆忍不住击节赞叹,她虽不喜律法繁琐,但其中的逻辑却让她这个理工头脑也感到清晰无比,“这不只是安民,这是釜底抽薪!陈胜他们能裹挟那么多人,不就是靠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煽动和活不下去的绝望吗?你这律令一出,直接给了那些被裹挟的人一条活路,也稳住了那些还在观望的地方官和地主!”

张苍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只有深深的凝重:“人心如水,宜疏不宜堵。陈胜以利诱、以威逼,我则以律法保障其生路与前程。更要紧的是……”

他又拿起另一份刚刚起草完毕的帛书,语气肃然:“这是《讨逆檄文》。”

与充满了具体条款的《安民律令》不同,这份檄文文采斐然,引经据典,气势磅礴。

它严厉斥责陈胜、吴广“诈称公子,伪立张楚,亵渎先祖,惑乱黔首”,揭露其“借鬼神之名,行劫掠之实,所过之处,城郭为墟,百姓流离”的罪行。

但檄文最核心的部分,并非这些斥责,而是将《东出安民律令》的核心思想,用更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公之于众:

“……大皇帝陛下,念及尔等多被裹挟,情非得已,特颁恩旨:弃暗投明者,律许自新;保境安民者,功必厚赏!……凡我大秦子民,无论旧居何地,但遵秦律,则身家性命,田宅财货,皆受国法庇护,绝无侵扰!……望尔等深明大义,勿从逆贼自取灭亡,当速斩蛊惑之妖人,缚首恶以献,喜迎王师,共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