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吴石的声音带着官威,“你可知你在说什么?状告神只,荒诞不经!念你年老体衰,或有癔症,本官不予追究,速速离去!若再胡言,按律当杖!”
“大人!小老儿没有疯!没有啊!”
李源猛地磕头,额头瞬间见血,他抬起血泪模糊的脸,死死盯着吴石,“我儿李壮,还有我那七岁的孙儿狗儿,五岁的孙女丫丫……他们的尸首现在还在泾河滩上躺着!身上那龙爪子的印子,清清楚楚!就是那蛟龙王害的!它年年要童男童女,今年轮到我家,我儿不愿,带着孩子想跑,就被它……就被它害了啊!大人——!!!”
老人的哭嚎声撕心裂肺,蕴含着家破人亡的巨大悲恸,让一些心软的吏员都侧过脸去,不忍再看。
吴石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更加恼怒:“荒谬!蛟龙王乃泾河正神,护佑一方风调雨顺,岂会行此恶事?定是你家招了水鬼,或是其他意外,休要诬蔑神明!来人——”
他正要下令将李源拖下去,一个平静却清晰无比的声音,打断了他。
“且慢。”
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堂内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张苍不知何时已从值房中走出,此刻正站在大堂的侧前方,目光平静地看着跪地痛哭的李源。
吴石看到张苍,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这位新晋的“法家真仙”、“查禁特使”,可是个专惹麻烦的主儿!
“张御史,”吴石语气生硬,“此乃廷尉府日常事务,不劳你费心。”
张苍没有看吴石,他的目光依旧落在李源身上,缓步走了过去。
他蹲下身,不顾老者身上的泥泞和血污,伸手扶住了他颤抖的肩膀。
“老丈,”张苍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你方才所说,状告泾河蛟龙王,杀你儿孙,可是实情?你可有证据?”
李源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死死抓住张苍的衣袖,泣不成声:“大人!大人明鉴!句句实情!尸首……尸首就在泾河滩,那龙爪印,做不得假!还有……还有村里人都知道,那蛟龙王庙的庙祝,前几日还来催逼,说要是不献祭,就要发大水,淹了我们村子啊!大人!”
张苍点了点头,站起身,转向脸色铁青的吴石,以及满堂神色各异的官吏。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朗朗,传遍整个大堂:
“廷尉丞,诸位同僚。”
“我大秦以法治国,律法之下,众生平等。老丈李源,击鼓鸣冤,状告泾河蛟龙王杀人害命。其情可悯,其状有据(指尸首与证人)。”
“按《秦律·具律》,凡有冤情,人证物证俱在,或事态重大,影响恶劣者,官府必须受理,查明真相,以正视听!”
“此案,涉及三条人命,牵扯地方正祀之神,影响巨大,已非寻常民间纠纷。”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吴石脸上,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故,本官以为,此案,必须受理!”
“什么?!”吴石霍然起身,又惊又怒,“张苍!你……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受理?如何受理?去传讯那泾河龙王吗?!此等虚妄之事,历来不予置评,你这是在破坏规矩,引火烧身!”
张苍面对吴石的怒火,神色不变,反而向前一步,从怀中取出那枚代表“查禁特使”身份的玄黑令牌,高高举起!
令牌在清晨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其上刻画的獬豸图案,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无形的威压。
“本官,张苍!”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奉陛下密旨,兼领查禁民间淫祀及非法造物事宜!凡涉及神只精怪、非常之事,危及百姓、扰乱秩序者,皆在本官职权管辖之内!”
他收回令牌,再次蹲下,从怀中取出一方素帛,铺在地上,又拿出一支随身携带的毛笔,看向李源:
“老丈,你的诉状,本官,接了!”
说罢,他提笔,在那素帛之上,挥毫写下第一行字:
“诉状人:李源,泾阳县人。状告:泾河蛟龙王,涉嫌谋杀民子李壮及幼童二人……”
笔尖划过帛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落针可闻的大堂内,却如同惊雷炸响!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看着张苍,这个年轻的御史,竟然真的要接下这状告神只的、亘古未有的奇案!
吴石指着张苍,手指都在颤抖,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
张苍写完最后一行字,吹干墨迹,将诉状郑重拿起,然后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每一个人的脸,最终,他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廷尉府的大堂之上,也必将很快传遍整个咸阳:
“神只犯法——”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与庶民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