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斩钉截铁地给出了结论:
“陛下与律法,非孰重孰轻,乃是共卫大秦,一体同心!”
“陛下借律法彰显其意志,统御四海;律法依陛下而存其威严,秩序天下!扞卫律法之尊严与稳定,便是扞卫陛下之权威与意志!维护陛下至高无上之地位,亦是保障律法畅行无阻之根基!”
“若律法可因人而废,因言而改,则陛下之意志何以准确通达天下?若陛下之权威不存,则律法又如无根之木,何以立足?二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此,下吏今日争这程序正义,争这证据确凿,非是质疑陛下,正是要维护这‘器’之锋利,保障这‘流’之洁净,最终目的,乃是巩固陛下所立之万世基业,使我大秦——国固如山!”
一番论述,引经据典(虽多是自创比喻,却契合法家精神),逻辑环环相扣,既将皇权捧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又坚定不移地扞卫了律法(尤其是程序正义)的神圣性!
巧妙地将一个二选一的致命问题,化解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李斯沉默了。
他深邃的眼眸中光芒急剧闪烁,显然在飞速地消化、权衡张苍这番前所未闻的论述。
他试图找出其中的破绽,却发现这个年轻人狡猾地将皇权和法治绑在了一架战车上,让他一时难以找到发力点。
肯定他,就意味着要一定程度上承认其“程序正义”的合理性;否定他,则似乎又与维护皇帝权威、巩固国家根基的理念相悖。
这位精于权术、执掌帝国律法的丞相,第一次在一个死囚面前,感到了某种程度的……语塞!
廷尉王绾看向张苍的眼神,惊异之色更浓,甚至带上了一丝欣赏。
此子不仅精通律法,更有急智,对政治平衡的把握,远超其年龄和身份!
殿内响起了细微的、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官员们交头接耳,看向张苍的目光彻底变了。
这已非简单的狂生,其才学、机变、胆魄,堪称妖孽!
然而,就在这气氛微妙,李斯沉吟未决的时刻——
一名身着黑衣的谒者,神色匆匆,几乎是小跑着从殿外疾步而入,无视了场中凝重的气氛,径直来到廷尉王绾身边,俯身在其耳边急速低语了几句。
王绾原本还在沉思的脸上,瞬间血色尽褪,瞳孔骤然收缩,露出了极度震惊乃至一丝惶恐的神色!
他猛地站起身,甚至顾不上礼仪,快步走到李斯案前,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用虽然压低但足以让近前几人听清的音量急促道:
“丞相!陛下…陛下听闻此事,已起驾……欲亲临旁听!”
“!!!”
如同又一记惊雷,在刚刚稍有缓和的殿内再次炸响!
这一次,连一直稳坐钓鱼台、深不可测的李斯,脸色也终于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皇帝陛下……要亲临?!
这一个小小的死囚上诉案,竟然惊动了端居深宫、执掌乾坤的始皇帝?!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投向场中那个身戴重枷、脸色苍白的年轻人。
张苍的心脏,在这一刻,也猛地漏跳了一拍,随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疯狂速度擂动起来!
秦始皇……嬴政!
他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