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拉着典客署的谢大人和少府的相关吏员,与刘邦一起,反复核对货物清单。
瓷器怕磕碰,就用稻草、软布层层包裹,再稳妥地放入特制的竹篾箱内;丝绸怕受潮,便以厚纸和油布密封;茶叶更是用上了新烧制的小陶罐分装,确保香气不散。
每一样货物,都必须在包装上醒目地打上“大秦官造”的玄鸟标识。
“刘兄,你千万记住,”顾念一指着打包好的货物,对刘邦强调,“这些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我大秦的脸面。到了西域,无论对方是谁,都要不卑不亢,展示出我大秦的物华天宝和气度。交易可以谈,但不能堕了国威。”
“先生放心,季明白。”刘邦郑重点头,他如今对这“先生”是真心敬服,也知道肩上担子沉重。
人员配置方面,顾念一也费了心思。
除了刘邦这个总领队的“通商使”外,少府派来一位名叫程淼的年轻丞史,精于算学和律法,负责账目和文书。
蒙恬则从北军精锐中挑选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侯,名叫王离,带领五十名悍勇且纪律严明的士卒作为护卫。此外,还重金招募了几名据说曾随父辈往来陇西、甚至到过楼兰、且末等地的胡商后裔作为向导和通译。
“程淼,所有交易,必须记录在案,账目清晰,回来我要核对。”
“王军侯,商队安全就托付给你了,遇事当机立断,但亦不可轻易启衅。”
“诸位向导,前路艰险,仰仗诸位经验了。但凡提供有价值舆图、情报者,归来必有重赏!”
顾念一挨个叮嘱,事无巨细。她甚至利用系统商城,偷偷兑换了几份这个时代可能找到的、关于西域地理气候和部落风俗的简略资料(当然是经过做旧处理的羊皮卷形式),塞给了刘邦和向导们,美其名曰“收集到的古籍残卷,仅供参考”。
路线更是反复推敲。依据目前水泥官道已经延伸至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附近的实际情况。
商队计划先沿官道西行至狄道,然后转向河西走廊方向。对于河西走廊以西,就只能依靠向导的经验和那几份“古籍残卷”了。
顾念一特别强调,沿途要尽可能绘制详细的地图,标记水源、绿洲、险要关卡以及遇到的部落聚居点。
“记住,安全第一!若遇不可抗力或强大敌对势力,允许放弃部分货物,保全人员,退回至最近的我大秦边郡据点。”这是顾念一给刘邦的底线指令,“活着回来,带回情报和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刘邦深深看了顾念一一眼,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转眼间,出发的日子到了。
这一日,秋高气爽,咸阳东门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一支由上百匹骆驼、骡马和数十辆大车组成的庞大商队已集结完毕,货物捆扎结实,人员精神抖擞。
出发前,嬴政特意在咸阳宫偏殿再次召见了刘邦,这一次,气氛庄重了许多。
嬴政端坐上位,看着跪伏在地的刘邦,沉声道:“刘季,尔此番西行,代表的是大秦。扬我国威,通商互利,探明道路,结交诸邦,此四者,乃尔之重任。望尔不负朕望,谨慎行事,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