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有仁念,见解亦不乏可取之处。然,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仅凭一腔热血,难以成事。今日之事,朕可特赦那孩童,以你所言‘罚役’代之。”
顾念一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瞬间落地,几乎要喜极而泣,连忙叩首:“臣代那孩童,谢陛下恩典!”
“先别着急谢。”嬴政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朕要你,自今日起,仔细研读《秦律》。非是浮光掠影,而是要深入其中,明其条文,究其立意,察其执行之利弊。朕要你,思考哪些律例与当今时势已不相符,思考若需修改,当如何修改,修改之后,又当如何推行,以何替代,方可既维秩序,又安民心。”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空白的诏令帛书(虽已有纸,但重要诏令仍用帛书),沉声道:
“朕会下旨,命你参议律法之事。你可与李斯、冯劫等大臣探讨,亦可询萧何等熟知律法之人。但最终,朕要看到你的见解,成熟的、周全的见解。”
他将那份空白的帛书轻轻放下,目光如炬:“而非仅凭一时之仁,便来跪求于朕前。你,可能做到?”
顾念一彻底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冲动求情,竟然换来这样一个沉甸甸的任务。研读《秦律》?参议律法?这远比推广新作物、督造道路要复杂、敏感得多!这涉及的是帝国最根本的运行规则!
但看着嬴政那不容置疑、却又隐含期待的目光,感受到他并非责备,而是给予机会和引导的深意,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挑战欲在她心中升起。
她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无比坚定:
“臣……顾念一,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这一刻,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带来技术和种子的女子,她开始真正触碰到了这个庞大帝国核心的律法与制度。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她知道,这或许才是真正能改变大秦、改变无数像那卖豆腐祖孙一样普通人命运的关键一步。
嬴政看着她眼中燃起的斗志与郑重,微微颔首。
“去吧。那孩童之事,朕会处理。”
顾念一再次行礼,然后起身,退出了书房。她的脚步不再虚浮,虽然心情依旧沉重,却多了几分明确的方向和力量。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嬴政重新坐回太师椅,目光落在案头那卷厚重的《秦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