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令见状,便吩咐仆役送上三杯新茶,笑道:“既然如此,你我三人便在此一同参详参详。这精工坊虽隶属你将作府,但关乎新材料应用,与我少府日后器物制造也息息相关。”
于是,三位大秦帝国负责“高科技”和“重大项目”的高级官员,便围坐在一起,就着清茶,展开了深入的“技术研讨会”。
顾念一凭借系统提供的详细知识,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着:
“大人,这耐火粘土,需选取耐高温的矸子土,掺入一定比例的熟料(即粉碎的旧耐火砖)和石英砂,用水调和反复捶打,增加其致密性……”
“灌钢之法,关键在于生铁水的温度和注入炒钢炉的速度,需使生铁中的碳分快速均匀地渗透到熟铁中,火候需呈亮白色,伴有特定火焰形态为宜……”
“至于铁锅铸造,模具需用细腻泥沙,精心塑形,预留浇注口和排气孔……”
将作少府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提出疑问,顾念一都一一解答。少府令虽不直接管冶炼,但对新工艺带来的材料进步也很感兴趣,偶尔也会插话询问新铁器可能对宫廷用具、乃至军械制造产生的影响。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飞快流逝,窗外天色不知不觉已然暗沉。仆役进来点亮了灯烛。
将作少府抚掌大笑:“听顾丞一席话,胜读十年工造之书!老夫心中豁然开朗!明日便让工匠依此法试制!”
少府令也感慨道:“今日与二位一谈,获益良多。顾丞之才,真非常人所能及。”
顾念一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两位大人经验丰富,下官只是提供些粗浅想法,具体实施还需仰仗两位大人和诸位工匠。”
眼看天色已晚,少府令便吩咐在衙署内简单备了晚膳。三人一边用餐,一边继续聊着公务,气氛十分融洽。
直到月上中天,顾念一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坐在回府的马车里,她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感觉自己真正融入到了这个时代,正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一点点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而少府令和将作少府站在衙署门口,看着马车远去,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此女,乃天赐大秦啊。”将作少府叹道。
“是啊,”少府令点头,“与她共事,仿佛总能见到一片新天地。你我需得跟上才是。”
夜色中,两位老臣对未来的帝国建设,充满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