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浅浅的种地日常(1 / 2)

“张先生,你看这片地如何?”顾念一指着眼前的田地问道。

张禾是实干派,也不多话,立刻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中仔细捻磨,又观察了一下墒情和周边的水利设施,然后才起身,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回大人,此地上佳,土肥水足,确是良田。”

“那就好。”顾念一点点头,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珍而重之地取出两个小布袋,以及那叠她亲手誊写的、关于土豆和玉米种植技术的纸张。

“张先生,这便是陛下旨意中提及的两种新作物种子。”她将两个种子袋递给张禾,“这一袋是土豆种薯,需切块种植;这一袋是玉米种子。具体的种植方法,我已详细记录在此,请你过目。”

张禾双手接过种子袋和那叠洁白的“纸”,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谨慎。他先是小心地打开种子袋查看。看到那奇特的、带着芽眼的土豆块和金灿灿、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时,他眼中闪过惊讶,但更多的是属于农人的专业审视。他仔细闻了闻,又掂量了一下,初步判断种子活性应该不错。

然后,他的注意力被那叠“纸”完全吸引了过去。作为基层技术官吏,他何曾见过如此洁白轻便的书写材料?尤其是上面清晰的字迹和那些前所未见的示意图(比如土豆切块示意图、玉米植株间距图),让他大感惊奇。

“大人,此物……”他忍不住摸了摸纸面。

“此乃‘纸’,是记录文字的新物件,陛下已准允推广。”顾念一简单解释了一句,便指向纸上的内容,“张先生,你先看看这种植方法,若有不明之处,随时问我。”

“是,大人。”张禾压下对“纸”的好奇,开始专注地阅读起来。他看得非常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顾念一记录的方法,很多都超出了他现有的农业知识范畴。

“大人,”张禾指着一段文字,恭敬地请教,“这‘土豆切块’,要求每块上需保留‘芽眼’?请问这‘芽眼’是何物?又如何确保切块后不腐坏?”

顾念一凑过去,指着自己画的简易图解释道:“张先生你看,就是土豆表面这些凹陷的小点,这便是芽眼,是将来长出新芽的地方。切块时,务必保证每块上至少有一到两个健壮的芽眼。至于防腐,切刀需用火烤或酒擦拭消毒,切好的块茎可以蘸些草木灰,有助于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

张禾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小人明白了,类似扦插枝条需带芽点。” 他举一反三的能力让顾念一暗暗称赞。

接着,张禾又指着关于玉米种植的部分:“大人,这要求‘行距二尺半,株距一尺半’,如此稀疏?寻常种粟,可要密集得多。”

顾念一耐心道:“玉米植株高大,枝叶繁茂,需充足阳光和通风。若种得太密,反而互相遮挡,影响生长,导致减产。此法乃是经过验证,能保证每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养分和光照,最终提高总产量。”

张禾将信将疑,但看着纸上言之凿凿,又想到这是陛下亲自关注的试验,便郑重记下:“小人记下了,定按此法操作。”

就这样,两人蹲在田埂上,一个教,一个学,对着那张轻飘飘的纸,仔细探讨着每一个细节:土豆的播种深度、玉米的间苗定苗、中耕培土的时机、追肥的种类和用量(顾念一只敢提些常见的草木灰、腐熟粪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