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长安城,整个帝都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炸开了锅!
各个张贴点前,迅速围拢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识字的文人摇头晃脑地大声念诵,不识字的百姓则焦急地催促旁人讲解。人们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脸上充满了发现惊天秘闻的兴奋与吃到“大瓜”的满足感,议论声、惊呼声、嗤笑声汇成一片。
“哎哟喂!快看这篇!博陵崔氏!他们家老爷竟然被个小妾给戴了绿帽子!还是跟护院!这…这真是斯文扫地啊!”
“啧啧,荥阳郑家那位看起来人模狗样的嫡长子,居然有这种癖好?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我就说范阳卢家没一个好东西!看看,为了点家产,连亲兄弟都要下毒手!”
“唉,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原来内里竟是这般肮脏龌龊,简直污人耳目!”
茶馆酒肆更是热闹非凡,机灵的说书先生立刻将这些揭帖上的内容添油加醋,编成了绘声绘色的评书段子,引得满堂宾客哄笑不断,喝彩连连。这些真真假假、香艳刺激的豪门秘辛,以其无与伦比的传播力与话题性,瞬间点燃了长安城所有市民的“八卦之魂”,成为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最热门、最劲爆的谈资。
而被无情点名的博陵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怒与极大的恐慌之中!
府邸之内,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家主们暴跳如雷,摔碎了心爱的茶盏,严令彻查内部是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
他们气急败坏地派出家丁仆役,提着水桶,拿着刮刀,试图去撕毁那些让他们颜面扫地的揭帖。
然而,往往是前面刚清理干净,一夜之后,新的、内容甚至更加“丰富翔实”的揭帖又如同雨后春笋般贴满了原处,仿佛在嘲弄他们的无能。
他们动用关系,想要官府全力缉拿“诽谤者”,却发现自己如同在捕捉无形的鬼魅,连对方的衣角都摸不到。想要强行压制舆论,却发现这种市井流言如同瘟疫般蔓延,越是禁止,传播得越快,民众探究和议论的兴趣反而愈发浓厚,投向他们的目光也愈发带着不加掩饰的鄙夷和嘲讽。
世家大族数百年积累,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脸面、声誉,是那层“诗礼传家、道德楷模”的光鲜外衣!
如今,杜远却用这种最粗俗、最直接、最市井的方式,将这件华丽的外衣粗暴地撕扯下来,将其下隐藏的污秽与不堪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评头论足。
这种无形的伤害,远比朝堂之上真刀真枪的弹劾更让他们感到刺痛、难堪和憋屈,仿佛生吞了十只苍蝇,恶心至极,却又吐不出来,只能硬生生咽下,徒留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这场由杜远精心策划、别开生面的“八卦舆论反击战”,成功地转移了公众对修路工地事件的注意力,将世家大族拖入了维护自身摇摇欲坠声誉的泥潭之中。
同时,它也像一把钥匙,首次撬开了普通民众对千年门阀的神秘滤镜,让他们开始以一种戏谑、批判甚至审视的目光,去打量那些曾经只能仰望的庞然大物。杜远坐在杜家村书房窗前,听着程处亮详细汇报着长安城的“盛况”,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嘴角那抹冷冽的笑意愈发深邃。
这,仅仅是一道开胃小菜。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