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186章 杜远给老李普及经济知识。

第186章 杜远给老李普及经济知识。(2 / 2)

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深思的光芒,喃喃低语:“流通……活水……犹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疏则通,通则久……妙啊!以往只知强调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却未曾想,促使财货流通,方能如活水养鱼,创造无穷财富……此理,可解万千困局!”

杜如晦同样心潮澎湃,他更侧重于国家战略和制度设计。此刻,他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以往许多关于均田、关于漕运、关于市场管理的政策,似乎都需要放在这个“流通”的视角下重新审视。

他看向杜远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此子之见地,已直指治国安邦之根本!这已非简单的奇技淫巧,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社稷长治久安的经济大道!若此理成立,则……则我大唐未来可期!”

长孙无忌心思最为缜密,擅长权衡政治利害。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此举对巩固皇权、削弱世家门阀经济垄断的巨大潜在好处。让货币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流动起来,无疑能打破世家“藏富于室”的格局,增强朝廷对经济命脉的掌控。

同时,他也不禁对杜远能洞悉此等近乎“天道”的规律,感到一丝深深的忌惮与难以抑制的钦佩交织的复杂情绪。“钱流通起来,方能显出国库与皇家的力量,打破豪强藏富于民的格局……杜远此子,献此策,其志不小,其才更是深不可测!”

就连一向以耿直敢言、善于从民生角度挑弊政毛病的魏征,此刻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沉思。

他素来主张君王节俭,反对劳民伤财的兴作。但杜远这番“以有效投入激活经济、最终富民强国”的理论,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的枷锁。他意识到,单纯的“节流”固然重要,但如何“开源”,如何让财富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创造更多价值,或许是更根本的治国之道。

他看向杜远的眼神,少了几分以往那种审视和挑剔,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凝重和深入骨髓的探究。

李世民将几位心腹重臣脸上那难以掩饰的震惊、恍然、兴奋乃至一丝茫然尽收眼底,他心中的波澜远比众人更为壮阔。

作为志在超越前古、开创不朽盛世的天子,他站在更高的层面,想到的是如何运用杜远揭示的这番道理,优化赋税制度,刺激工商,使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他看着杜远,仿佛在审视一件足以改变国运的无价之宝,目光灼热。

良久,李世民才长长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震撼与喜悦都抒发出来,他叹道,声音中充满了感慨:“杜卿啊杜卿,朕今日方知,你之所学所悟,早已远超格物致用之巧技,已近乎于洞察世道运行之规律,近乎于道矣!”

感慨过后,房玄龄最先从巨大的思维冲击中收敛心神。他看向杜远,目光中带着长辈对杰出后辈的欣赏,更带着同僚对身处漩涡中心者的关切。

他肃然提醒道:“杜贤侄,今日你在朝堂之上,锋芒毕露,雷霆万钧,一举将太原王氏这棵参天巨木劈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痕。然则,你需深知,五姓七望,绵延数百年,彼此联姻,盘根错节,其底蕴之深,势力之广,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撼动。

今日你断其一大臂膀,他们虽暂受重挫,颜面扫地,但绝不会坐以待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他们或许不敢再轻易在朝堂上与你正面交锋,但暗地里的手段,诸如舆论中伤、经济封锁、甚至更阴险的算计,恐怕会接踵而至。你日后一言一行,务必要加倍小心,处处留神。”

杜如晦也咳嗽着补充道:“玄龄兄所言极是。王氏经此一役,必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你虽得陛下信重,有护卫之利,然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皆需谨慎。”长孙无忌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杜远知道这是几位长辈发自内心的关怀,他收起之前的玩笑之色,郑重拱手谢道:“杜远谨记诸位相公教诲,心中感激不尽。请放心,我自有分寸。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若敢伸手,剁了便是。”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重要的议题商议已毕,殿内的气氛再次缓和下来。几位宰相都是人精,知道皇帝陛下特意将杜远留下,定然还有更私密的话要谈,便相继起身告退。

待房玄龄等人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两仪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时,李世民也从御榻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筋骨。他走到杜远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了真正轻松的笑意:

“行了,那些烧脑的正事暂且搁下。你难得来这深宫一趟,今日便陪朕用顿便饭吧。朕还有些关于格物细节,以及你刚才所说的那‘经济流通’的奥妙,想再细细问你。

顺便……”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难得的、属于长辈对晚辈的调侃和好奇,“也跟朕聊聊,你和那位让王仁佑(王家族老)铩羽而归的王萱姑娘的故事?朕可是好奇得很呐。”

杜远闻言,也笑了起来,神态愈发自然:“陛下有旨,臣岂敢不从?只是这御膳房的饭菜,可得管饱才行,臣忙活了一早上,可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仿佛忘却了方才朝堂的刀光剑影和殿内深奥的国策探讨,一同向着备好膳的偏殿走去。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光洁的金砖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