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菜馆奇遇(2 / 2)

日子一天天过,巷口的水果摊依旧热闹,厉沉舟和张叔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不像父子,却胜似父子,在这小小的水果摊前,用最朴实的方式陪伴着彼此,把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出了满满的烟火气和温暖。

厉沉舟知道,张叔那句“拿多少你吃多少,吃多少你拿多少”,从来都不是真的要为难他,而是藏在责骂背后的疼惜和在意。就像这摊前的水果,看着普通,却因为这份陪伴,变得格外香甜,格外让人留恋。

而张叔也明白,厉沉舟天天来这儿“蹭吃蹭喝”,不过是想陪他解解闷,怕他孤单。这小子虽然嘴上贫,心里却比谁都实诚,比谁都关心他。

夕阳下,水果摊前的影子叠在一起,一老一小,说说笑笑,成了巷口最温暖的一道风景。那些藏在责骂里的关心,那些融在水果里的情谊,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在烟火气里慢慢沉淀,变成了最珍贵的陪伴。

傍晚的风裹着葡萄的甜香,卷过巷口张叔的水果摊。厉沉舟刚拎着半串刚摘的葡萄塞进嘴里,就听见身后传来苏晚的笑声:“厉沉舟!你又偷偷蹭张叔的葡萄吃!”

他回头,就见苏晚挽着温然的胳膊,身后跟着林渊,三人刚从巷尾的超市出来,手里还提着购物袋。张叔坐在摊后,手里摇着蒲扇,笑着骂:“这小子天天来蹭,我都快被他蹭成穷光蛋了!”

厉沉舟嘿嘿笑,往旁边挪了挪,给他们腾出地方:“这不是张叔的葡萄甜嘛!你们也尝尝,刚摘的,还带着露水呢。”说着就伸手去筐里抓葡萄,张叔假意要打他的手,却还是任由他把葡萄塞给苏晚几人。

正闹着,巷口又传来脚步声,是苏晚的邻居陆泽,手里拿着个蓝牙音箱,老远就喊:“晚晚!你们都在这儿呢?刚淘着个好东西,来给你们听听!”

陆泽住苏晚隔壁,平时爱捣鼓些小玩意儿,尤其喜欢收集老歌,没事就带着音箱在巷口晃悠,是出了名的“快乐传播机”。他走到摊前,把音箱往地上一放,按下开关,熟悉的旋律立马飘了出来——是首节奏轻快的老歌,鼓点一出来,让人忍不住想跟着晃。

“这歌好!”厉沉舟眼睛一亮,嘴里还叼着葡萄,就跟着节奏点起了头,脚也不自觉地在地上蹭着拍子。苏晚也跟着笑,拉着温然的手,轻轻晃着身子:“这歌我奶奶也爱听,以前总跟着唱。”

林渊站在温然身边,看着她笑弯的眼睛,也跟着弯了嘴角,虽然没怎么动,却眼神温柔地陪着她晃。张叔扇蒲扇的手也慢了下来,跟着旋律轻轻打拍子,嘴里还哼着调子:“这歌我年轻的时候常听,那会儿在厂里,一放这歌,大家就跟着跳。”

“张叔,您还会跳啊?”陆泽眼睛一亮,把音量调大了点,“来一个!来一个!”

张叔脸一红,摆着手笑:“老了老了,跳不动了,年轻的时候还行。”

“怕啥!”厉沉舟一把放下手里的葡萄,拉着张叔的胳膊就往摊前空地上拽,“跳舞嘛,图个开心,不管老不老!”张叔被他拽得没办法,只好半推半就地站到了空地上。

苏晚见状,拉着温然也走了过去,陆泽更是兴奋,跟着旋律左右摇摆,还时不时做两个夸张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厉沉舟一看人齐了,更来了劲,跟着鼓点甩着胳膊,脚步胡乱却又透着股随性,活像只蹦蹦跳跳的兔子。

“厉沉舟,你这跳的啥啊!”苏晚笑得直不起腰,一边笑一边跟着他的节奏跳,脚步轻快,像只轻盈的蝴蝶。温然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被苏晚拉着,慢慢也放开了,跟着旋律轻轻抬脚、转身,动作温柔又舒展。林渊看着温然的样子,也慢慢走过去,跟在她身边,虽然动作简单,却稳稳地配合着她的节奏,偶尔温然转身,正好撞进他怀里,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温柔。

陆泽更是放开了手脚,一会儿扭扭腰,一会儿摆摆手,还学着老歌里的舞步,迈着夸张的“太空步”,虽然差点绊倒自己,却让大家笑得更欢了。张叔一开始还放不开,跳着跳着,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一群人,也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日子,渐渐就舒展了眉头,跟着节奏晃着身子,手里还不忘时不时扇两下蒲扇,样子滑稽又可爱。

摊前的葡萄筐被他们挪到了一边,腾出的空地成了临时的“舞池”。路过的人都被这边的热闹吸引,纷纷停下脚步,有的站在旁边笑,有的跟着旋律轻轻打拍子,还有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跟着他们一起跳,场面越发热闹。

厉沉舟跳得满头大汗,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身边笑逐颜开的苏晚,看着温然和林渊默契的样子,看着陆泽夸张的舞姿,还有张叔脸上久违的灿烂笑容,心里满是畅快。他随手抓起一串葡萄,塞给身边的苏晚:“快吃口葡萄,补充体力,接着跳!”苏晚接过葡萄,咬了一颗,甜汁在嘴里炸开,笑着点头:“好!接着跳!”

温然跳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林渊赶紧拉着她走到旁边的小马扎上坐下,给她递了瓶水:“慢点喝,别呛着。”温然接过水,笑着看他:“你也跳会儿啊,别总看着我。”林渊摇摇头,温柔地说:“我看着你跳就好,你开心就行。”两人就这么坐着,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偶尔相视一笑,空气里都透着甜甜的味道。

陆泽还在“舞池”中央活跃气氛,一会儿拉着张叔跳,一会儿拉着路过的小孩跳,嘴里还跟着音乐哼着歌,声音不算好听,却透着股满满的快乐。张叔跳得额头也冒了汗,却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跳一边喊:“不行了不行了,老骨头要散架了!”却还是舍不得停下,跟着节奏继续晃。

厉沉舟和苏晚跳得最疯,两人一会儿并排跳,一会儿对着跳,偶尔还故意做些搞怪的动作,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厉沉舟不小心踩了苏晚的脚,苏晚笑着推了他一把,他假装摔倒,躺在地上还不忘跟着节奏晃腿,苏晚笑得蹲在地上,直喊“厉沉舟你真幼稚”。

夕阳慢慢沉了下去,天边染上了一层橘红色的晚霞,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暖暖的。张叔的葡萄摊前,音乐还在继续,笑声还在回荡,一群人不管认识多久,不管平时是什么样子,此刻都放下了所有的拘谨,跟着轻快的旋律,尽情地跳着、笑着,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

路过的阿姨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这热闹的一幕,嘴里念叨着:“这才叫生活嘛,热热闹闹的,多好!”旁边的大叔也跟着点头:“是啊,好久没这么热闹了,看着就开心!”

跳了好一会儿,音乐慢慢停了下来,大家也都累得不行,纷纷坐在小马扎上,大口喘着气,脸上却还带着止不住的笑容。张叔拿出刚切好的西瓜,分给大家:“快吃块西瓜,解解渴,今儿可真热闹,比过年还开心!”

厉沉舟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大口,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舒服得眯起了眼睛:“太爽了!张叔,以后咱们天天来这儿跳舞吧!”

“好啊好啊!”陆泽立马附和,“我天天把音箱带来,咱们就把这儿当成‘快乐舞池’!”

苏晚笑着点头:“我赞成!以后咱们吃完晚饭就来这儿集合,跳跳舞,聊聊天,多开心!”

温然也笑着说:“我也来,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林渊看着她的笑容,温柔地说:“我陪你一起来。”

张叔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拍着大腿说:“行!以后我这葡萄摊,就当咱们的‘固定据点’!谁要是不来,我就罚他吃三串酸葡萄!”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顺着风,飘出了巷口,飘向了晚霞染红的天边。

从那以后,每天傍晚,张叔的葡萄摊前就成了巷口最热闹的地方。厉沉舟、苏晚、温然、林渊还有陆泽,都会准时来这儿集合,陆泽带着他的蓝牙音箱,张叔把葡萄筐挪开,腾出一片空地,大家跟着音乐,尽情地跳着、笑着。

有时候,路过的街坊也会加入进来,有大爷大妈,有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还有蹦蹦跳跳的小孩,大家不分年龄,不分彼此,跟着节奏一起摇摆,把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融化在欢快的旋律里。

张叔的葡萄摊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大家跳完舞,总会买上点葡萄、西瓜,带回家给家人尝尝。张叔也总想着大家,每次有新鲜水果到了,都会先留一份给厉沉舟他们,嘴里还笑着说:“这是‘跳舞报酬’,必须得拿着!”

厉沉舟和苏晚还是像以前一样,跳得最疯,时不时还会闹点小笑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温然和林渊依旧默契,两人跳着温柔的舞步,偶尔相视一笑,满是岁月静好;陆泽还是那个“气氛担当”,总能带动大家的情绪,让整个“舞池”都充满快乐;张叔则坐在旁边,一边看着大家跳舞,一边扇着蒲扇,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眼里满是欣慰和温暖。

有时候,跳累了,大家就坐在小马扎上,吃着张叔给的水果,聊着天。厉沉舟会聊起公司里的趣事,苏晚会分享她新学的菜谱,温然和林渊会说起他们一起去看的电影,陆泽会给大家讲他淘到的老歌背后的故事,张叔则会给大家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讲巷口以前的样子。

夕阳每天都会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葡萄的甜香混着大家的笑声,飘满整个巷口。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着这热闹又温暖的一幕,脸上也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大家都知道,在张叔的葡萄摊前,没有什么烦心事儿是一场跳舞解决不了的。这里不仅有甜甜的葡萄,有轻快的音乐,更有一群热热闹闹的朋友,有一份简简单单的快乐,有一份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日子一天天过,巷口的葡萄摊依旧热闹,那群在摊前跳舞的人也依旧准时赴约。他们的舞步或许不标准,他们的歌声或许不好听,可他们的笑容是最真诚的,他们的快乐是最纯粹的。在这小小的葡萄摊前,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美好,传递着温暖和快乐,把平平淡淡的日子,过成了最热闹、最幸福的样子。

而张叔的葡萄摊,也因为这群人的到来,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果摊,成了巷口最温暖的“快乐据点”,成了大家心里最留恋的地方。每当音乐响起,每当笑声回荡,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有朋友陪伴,有烟火气萦绕,足矣。

厉沉舟蹲在张叔水果摊前,盯着筐里堆得冒尖的葡萄,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这几天天阴得厉害,眼看就要下大雨,张叔进的两筐葡萄还没卖出去一半,愁得饭都吃不下,嘴里念叨着“再卖不掉就得烂手里”,直唉声叹气。

厉沉舟看着张叔蹲在摊后捶腰的样子,心里也跟着着急。他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凑到张叔跟前,神神秘秘地说:“张叔,我有个点子,保准能让你这葡萄卖光!”

张叔抬头看他,眼里带着点怀疑:“你能有啥好点子?别又是想蹭我葡萄吃的歪主意。”

“这次真不是!”厉沉舟拍着胸脯,压低声音,“咱们‘毁’了这摊子——不是真毁,是装样子!就说这葡萄因为天阴快坏了,搞个‘破产清仓’,低价甩卖,肯定有人抢着买!”

张叔愣了愣,摆着手摇头:“不行不行!这不是骗人吗?再说了,我这摊子摆了这么多年,名声最重要,哪能这么干!”

“张叔,这不是骗人,是‘营销’!”厉沉舟赶紧解释,“你想啊,这葡萄本来就新鲜,就是天阴大家不想出门买。咱们装成急着处理的样子,价格稍微降点,大家觉得占便宜,肯定就来抢了。等葡萄卖完了,咱们再‘恢复’摊子,跟大家说其实是误会,这不就成了?”

张叔还是犹豫:“万一人家知道了,说我耍心眼,以后不来买水果了咋办?”

“不会的!”厉沉舟拉着张叔的胳膊,“到时候我来‘演’,你就配合我。咱们就演一场‘水果摊要撑不下去,急甩存货’的戏,保准天衣无缝!等葡萄卖光了,你再进新鲜的,大家照样来买!”

架不住厉沉舟软磨硬泡,又想着确实不能让葡萄烂掉,张叔终于松了口:“行吧……就听你的,要是搞砸了,我可饶不了你!”

“放心!包在我身上!”厉沉舟立马来了精神,开始布置“戏码”。他先把摊前摆得整整齐齐的水果筐故意挪得歪歪扭扭,又把几串稍微有点蔫的葡萄挑出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还找了块硬纸板,歪歪扭扭写着“天阴囤货太多,紧急清仓!葡萄5块钱两斤,买三斤送一斤!”

一切准备就绪,厉沉舟站在摊前,故意唉声叹气,声音还得让路过的人听见:“唉!这鬼天气,葡萄都快烂了,这摊子怕是要撑不下去了!张叔这几天愁得觉都睡不着,只能便宜甩卖了!”

张叔坐在摊后,配合着皱着眉,时不时叹口气:“可不是嘛!进了这么多货,卖不出去,本都收不回来,这摊子真没法干了……”

路过的人听见了,都停下脚步。有个常来买水果的阿姨凑过来:“张叔,这咋回事啊?你这摊子摆得好好的,咋就要不干了?”

厉沉舟赶紧接话:“阿姨,你不知道,这几天天阴,没人来买水果,这两筐葡萄再卖不掉就烂了,张叔本都赔进去了,没办法,只能清仓处理,凑点钱周转周转。”

阿姨看着筐里的葡萄,虽然有几串看着有点蔫,但大部分还是新鲜的,又听着价格这么便宜,赶紧说:“那给我称三斤!张叔你这人实在,我肯定得帮衬帮衬!”

“谢谢阿姨!谢谢阿姨!”张叔赶紧起身称葡萄,手都有点抖——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

有了第一个人,后面的人就跟着围了过来。有人说“张叔平时给的分量足,我也买三斤”,有人说“这么便宜,买回去给孩子吃”,不一会儿,摊前就排起了队。

厉沉舟在旁边“添油加醋”:“大家抓紧啊!就这两筐,卖完就没了!张叔这摊子能不能撑下去,就看这最后一波了!”

大家听得更着急了,纷纷往前凑,生怕抢不到。张叔忙着称葡萄、找钱,脸上虽然还绷着,眼里却藏不住笑意。厉沉舟也没闲着,帮着装葡萄、维持秩序,还不忘偷偷给张叔使眼色,俩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正忙得热火朝天,苏晚、温然、林渊和陆泽路过,看见摊前这么热闹,都愣了。苏晚挤进来,拉着厉沉舟问:“这咋回事啊?张叔的摊子咋要清仓了?”

厉沉舟赶紧把她拉到一边,小声把“计划”说了一遍。苏晚又气又笑:“你这小子,净出些歪点子!”嘴上这么说,却还是转身帮着张叔装葡萄,“大家别急,一个个来,保证都能买到!”

温然和林渊也跟着帮忙,陆泽则拿着他的蓝牙音箱,在旁边放起了轻快的音乐,还喊着:“走过路过别错过!张叔水果摊清仓大甩卖,新鲜葡萄便宜卖!”

有了他们几个帮忙,葡萄卖得更快了。不到一个小时,两筐葡萄就卖得精光。最后一个顾客拿着葡萄走了,张叔看着空筐,长长舒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可算卖完了!没烂掉就好,没烂掉就好!”

厉沉舟得意地扬着下巴:“怎么样张叔?我这点子管用吧!”

张叔笑着拍了他一下:“你这小子,歪点子还真不少!不过……这戏演完了,接下来咋办?人家要是知道咱们是装的,该说闲话了。”

“放心!我早想好了!”厉沉舟说着,从旁边的仓库里搬出一筐新鲜的桃子,“这是我早上帮你进的,刚到的货,新鲜着呢!咱们现在就把摊子重新摆好,就说刚才是着急处理葡萄,现在新货来了,摊子照样开!”

大家一起动手,把歪歪扭扭的水果筐重新摆整齐,又把那块“清仓”的硬纸板换成了“新鲜桃子刚到货,甜过初恋!”的新牌子。张叔还特意切了几个桃子,放在摊前让大家试吃。

刚才买葡萄的阿姨又路过,看见摊子摆得整整齐齐,还多了新鲜桃子,愣了愣:“张叔,你这摊子不卖了?咋又进新货了?”

张叔笑着解释:“阿姨,刚才是着急处理那两筐葡萄,怕烂了可惜,就装着要清仓的样子,让你见笑了。这不一卖完,我就进了新鲜桃子,你尝尝,可甜了!”

阿姨拿起一块桃子尝了尝,甜得眯起了眼睛:“哎呀,我说呢!你这摊子哪能说不干就不干!这桃子真甜,给我称两斤!”

周围的人听了,也都笑了:“原来你们是演的啊!不过这葡萄确实新鲜,价格也实惠,不亏!”

“就是!张叔你这人实在,不管咋卖,水果都是好的!”

张叔笑得合不拢嘴,赶紧给阿姨称桃子:“谢谢大家理解!以后我这儿有啥新鲜水果,肯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绝对不糊弄人!”

厉沉舟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也暖暖的。他知道,这次的“歪点子”之所以能成,不是因为戏演得好,而是因为张叔平时做人实在,大家都愿意相信他、帮衬他。

晚上收摊的时候,张叔特意买了好酒好菜,邀请厉沉舟他们几个去家里吃饭。饭桌上,张叔举起酒杯,对着厉沉舟说:“沉舟,这次真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这‘歪点子’,那两筐葡萄肯定烂了,我得赔不少钱。”

厉沉舟赶紧摆手:“张叔,客气啥!我就是帮了点小忙,主要还是你平时实在,大家才愿意买你的账。”

苏晚笑着说:“你这小子,这次算是歪打正着!不过以后可别再出这种点子了,要是遇到不理解的人,反而不好。”

“知道了知道了!”厉沉舟赶紧点头,“以后我肯定想正经点子,帮张叔把生意做得更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洒下温柔的月光,屋里的欢声笑语,飘出了窗外,融进了浓浓的夜色里。

从那以后,厉沉舟再也没出过“歪点子”,而是帮张叔想了不少正经的营销办法——比如建个街坊群,有新鲜水果就在群里通知大家;比如搞个“老顾客优惠”,常来买水果的人能享受折扣;比如把水果分成小份包装,方便上班族带走。

张叔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都挤满了顾客。大家都说,张叔的水果新鲜、价格公道,老板实在,还有个热心肠的“干儿子”帮忙,不来这儿买水果都觉得亏。

张叔也总跟人说:“多亏了沉舟这小子,不仅帮我卖水果,还帮我想办法,我这摊子才能这么红火。”

厉沉舟每次听到这话,都嘿嘿笑:“张叔,咱们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日子一天天过,巷口的水果摊依旧热闹。厉沉舟和张叔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不像父子,却胜似父子,在这小小的水果摊前,用最朴实的方式互相陪伴、互相帮衬。

厉沉舟知道,那次“假毁摊”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之间最难忘的回忆。它不是真的毁坏,而是藏在“歪点子”背后的关心和在意,是为了帮对方渡过难关的真心实意。而这份真心,比什么都珍贵,比什么都温暖,就像张叔摊前的水果,永远新鲜、永远香甜,永远让人留恋。

厉沉舟刚踏进巷尾那家“老味道菜馆”,就被满屋子的烟火气裹住了——油锅里滋滋作响的声音,桌上菜肴飘来的香味,还有老板在后厨喊着“起锅”的嗓门,透着股热热闹闹的亲切。他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服务员递过菜单,他翻了两页,突然指着菜单角落一行字,抬头问:“哎,你们这儿还有‘麻辣隔壁’这道菜?”

服务员愣了愣,随即笑了:“这位先生,您可是第一个点这道菜的!这是我们老板新创的菜,名字听着特别,味道绝了!”

厉沉舟来了兴趣,把菜单往桌上一放:“行!就冲这名字,我得尝尝!再来一瓶冰镇啤酒!”

“好嘞!麻辣隔壁一份,冰镇啤酒一瓶!”服务员喊着后厨的方向,转身去拿啤酒了。

厉沉舟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心里琢磨着这“麻辣隔壁”到底是道啥菜。名字听着挺有意思,既带了“麻辣”,又有“隔壁”,难不成是把隔壁馆子的特色菜改良了?正想着,就见后厨掀帘出来个人,手里端着个冒着热气的大碗,径直朝他这桌走来。

“您点的麻辣隔壁,趁热吃!”那人把碗往桌上一放,厉沉舟这才看清,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围着沾了点油星的围裙,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我是这儿的老板,姓王,您就叫我老王。这菜是我刚琢磨出来的,您尝尝味道咋样,多提提意见!”

厉沉舟低头一看,碗里的东西着实亮眼——红亮亮的辣椒油裹着切成小块的食材,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和白芝麻,热气一冒,麻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刚一嚼,眼睛就亮了:外皮带着点焦香,内里鲜嫩多汁,麻辣味裹着食材本身的鲜,一点不冲,反而越嚼越香。

“好吃!”厉沉舟忍不住喊了一声,又夹了一块,“王老板,你这菜名有意思,味道更绝!这里面到底是啥食材啊?”

老王笑了,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给自己也倒了杯茶:“这食材说起来也普通,就是隔壁菜市场刚杀的鲜鸡,取鸡腿肉切成块,用咱秘制的料腌半个钟头,再下油锅炸到外皮金黄,最后浇上用花椒、辣椒、豆瓣酱熬的麻辣汁,撒上葱花芝麻就成了。”

“那咋叫‘麻辣隔壁’呢?”厉沉舟好奇追问。

老王哈哈一笑:“这名字有讲究!一来,这鸡是天天从隔壁菜市场拿的,新鲜得很,‘隔壁’就是这么来的;二来,咱这菜主打麻辣口,一口下去浑身舒坦,所以叫‘麻辣隔壁’!本来想叫个文雅点的名,可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名字既实在又好记,就这么定了!”

厉沉舟恍然大悟,又夹了一块鸡肉:“确实好记!我敢说,你这菜只要有人尝过,凭着这名字和味道,肯定能火!”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几个人,是苏晚、温然、林渊和陆泽。他们刚逛完街,正好来这儿吃饭,看见厉沉舟,赶紧走了过来:“厉沉舟!你也在这儿啊!”

“快坐快坐!”厉沉舟赶紧招呼他们,指着桌上的菜,“你们来得正好,尝尝这道‘麻辣隔壁’,味道绝了!”

苏晚看着碗里红亮亮的菜,好奇地问:“‘麻辣隔壁’?这菜名也太有意思了吧!是啥啊?”

老王笑着把菜名的由来又说了一遍,几人听得直乐,纷纷拿起筷子尝了起来。苏晚刚吃一口,就眯起了眼睛:“好吃!麻辣鲜香,鸡肉还嫩得很!”温然不太能吃辣,只尝了一小块,却也点头:“虽然有点辣,但味道确实好,香味很足。”林渊赶紧给她递了杯温水,笑着说:“不能吃辣就少吃点,尝尝别的菜。”陆泽则一口气吃了好几块,一边吸溜着嘴一边喊:“过瘾!太过瘾了!王老板,再来一份这‘麻辣隔壁’!”

老王笑得合不拢嘴:“好嘞!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第二份“麻辣隔壁”端了上来,几人边吃边聊,都对这道菜赞不绝口。陆泽还拿出手机,对着菜拍了张照片,发了朋友圈,配文:“老味道菜馆的‘麻辣隔壁’,名字绝了,味道更绝!谁来谁知道!”

没过多久,陆泽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不少朋友在评论区问这菜在哪儿能吃,还有人直接问地址,说要过来尝尝。陆泽笑着说:“王老板,你看,这菜火定了!我这朋友圈一发,保准不少人来打卡!”

老王心里乐开了花,给几人又添了壶茶:“托你们的福!要是真能火,以后你们来吃饭,这‘麻辣隔壁’我给你们打八折!”

从那以后,厉沉舟成了老味道菜馆的常客,每次来必点“麻辣隔壁”,有时候还会带同事、朋友过来,都成了这道菜的“忠实粉丝”。陆泽的朋友圈也确实起了作用,不少人专程来打卡这道“网红菜”,菜馆里每天都坐满了人,不少人一进门就喊:“老板!来一份麻辣隔壁!”

有一次,厉沉舟来吃饭,正好遇上老王愁眉苦脸的。他赶紧问:“王老板,咋了?生意这么好,还不高兴?”

老王叹了口气:“唉,别提了!最近隔壁菜市场的鸡涨价了,我这‘麻辣隔壁’的成本也高了,要是涨价吧,怕老顾客不乐意;不涨价吧,又没多少利润,愁得我睡不着觉。”

厉沉舟琢磨了一会儿,说:“王老板,我有个主意。你看,现在不少人来吃这道菜,都是冲着想拍照打卡来的,你不如把这道菜的摆盘再精致点,比如用个好看的瓷盘,边上摆点生菜、小番茄点缀一下,再配上咱们这儿的特色蘸料,就算稍微涨点价,大家肯定也能接受。”

老王眼睛一亮:“对啊!我咋没想到呢!这样一来,菜看着更上档次,涨价也有理有据,肯定行!”

他当天就照着厉沉舟的主意改了摆盘,还特意定制了一批印着“麻辣隔壁”字样的小瓷盘,菜端上来的时候,红亮的鸡肉配上翠绿的生菜,再加上精致的盘子,看着就比以前更有食欲了。虽然价格涨了几块钱,可顾客们不仅没意见,反而觉得更值了,拍照发圈的时候更有面子,来打卡的人反而更多了。

老王对厉沉舟感激得不行,每次他来吃饭,都要额外送他一碟小菜,有时候是凉拌黄瓜,有时候是卤味花生,嘴里总念叨:“沉舟,多亏了你这主意,我这菜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更火了!你就是我的贵人啊!”

厉沉舟笑着摆手:“王老板,客气啥!我就是随口一提,主要还是你这菜味道好,大家才愿意来。”

日子一天天过,老味道菜馆因为“麻辣隔壁”这道菜彻底火了,成了巷尾有名的“网红菜馆”,每天都座无虚席。不少外地来的游客,还特意打听着来这儿尝尝这道名字特别、味道绝美的菜。

厉沉舟和苏晚他们,也依旧经常来这儿聚聚,每次必点“麻辣隔壁”,就着冰镇啤酒,聊着天,感受着满屋子的烟火气,心里满是畅快。他们看着老王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心里也替他高兴。

有一次,几人吃完饭后,老王特意把他们叫到一起,手里拿着个厚厚的红包:“沉舟,还有各位小老弟小老妹,多亏了你们帮我宣传这‘麻辣隔壁’,我这菜馆才能这么火。这红包你们拿着,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厉沉舟赶紧推辞:“王老板,这可不行!我们就是来吃顿饭,帮你宣传也是因为你这菜好吃,哪能要你的钱!”

苏晚也跟着说:“是啊王老板,你太客气了!我们喜欢来这儿吃饭,不光是因为菜好吃,还因为你这人实在,跟你相处舒服。”

老王见他们执意不收,只好把红包收了回去,眼里满是感激:“行!你们不收,那以后你们来吃饭,我天天给你们加菜!这总行了吧!”

大家都笑了起来,屋里的烟火气混着欢声笑语,格外温暖。

厉沉舟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也满是感慨。一道“麻辣隔壁”,不仅让一家小菜馆火了起来,还让他认识了实在的老王,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快乐。他知道,这道菜之所以能火,不光是因为名字特别、味道好,更因为里面藏着老王的用心和实在,藏着街坊邻里的认可和支持,藏着这满屋子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以后的日子里,厉沉舟依旧会经常来老味道菜馆,点上一份“麻辣隔壁”,就着冰镇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感受着这份简单又纯粹的快乐。而“麻辣隔壁”这道菜,也成了巷尾最特别的一道风景,成了大家心里最难忘的味道,带着满满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陪伴着每一个来这儿吃饭的人,走过一天又一天。

厉沉舟刚掀开门帘踏进“老味道菜馆”,就觉出不对劲——往常这个点,后厨该飘着油锅滋滋响的动静,老板老王早该探着脑袋跟熟客打招呼了,今儿却安安静静,连门口那盆总摆得齐齐整整的绿植,都歪了半边。

他往常坐的靠窗桌挪步,刚要喊“来份老样子”,就见老王蹲在灶台边,手里攥着块抹布,半天没动一下,眉头皱得能拧出水。厉沉舟挑了挑眉,走过去踢了踢他的板凳:“王老板,这才几点,就搁这儿‘打坐’呢?客人都要进门了,你这愁眉苦脸的,是菜炒糊了还是醋放多了?”

老王慢悠悠抬起头,脸上没半点往日的爽朗,叹了口气:“唉,沉舟啊,不是菜的事儿,是愁事儿上了身,没心思开火啊。”

厉沉舟拉过旁边的小马扎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啥愁事儿能难住你?你以前跟我说,再大的事儿,炒两锅菜就忘了,今儿这是遇上‘硬茬’了?”

“还真就是硬茬!”老王往灶台上一坐,掰着手指头数,“前几天进的一批鲜鸡,本来是给‘麻辣隔壁’备的料,结果昨儿发现好几只不太新鲜,扔了一半,本钱亏了不少;再者,儿子马上要交学费,媳妇又念叨着家里冰箱该换了,一堆事儿凑一块儿,越想越烦,连握锅铲的劲儿都没了。”

厉沉舟听着,没急着劝,拿起桌上刚摘的青椒闻了闻:“就这点事儿啊?我还以为你把酱油坛子打翻了呢。”

“你这小子,站着说话不腰疼!”老王瞪了他一眼,又叹口气,“不是我矫情,这日子就像炒菜,柴米油盐都是料,哪样少了都不行,堆多了又炒不出好味儿,能不愁吗?”

厉沉舟笑了,突然一拍大腿:“哎,我有个主意!你不是愁吗?正好,你那道‘麻辣隔壁’,不如改个名,就叫‘麻辣隔愁壁’!”

老王愣了愣:“啥?麻辣隔愁壁?这啥意思?”

“意思就是,这麻辣味儿一冲,直接把你那愁事儿隔在墙外头!”厉沉舟指着灶台,“你想啊,你把愁劲儿都揉进调料里,炒出来的菜肯定更有滋味,客人吃着过瘾,你炒着也解气,一举两得!再说了,这名字比之前那‘麻辣隔壁’更有意思,保准客人一听就好奇!”

老王盯着厉沉舟,半天没说话,过了会儿,突然“噗嗤”笑了:“你这小子,净出些稀奇古怪的点子!不过……听着倒有点意思。”

“那可不!”厉沉舟起身把歪了的绿植扶正,“赶紧的,别蹲这儿愁了,我今儿就点这道‘麻辣隔愁壁’,要是味道好,我再帮你喊几个朋友来,保准让你这愁事儿,随这麻辣味儿一起飘没了!”

老王被他说得动了心,搓了搓手,终于拿起了锅铲:“行!就听你的!今儿我就炒一道‘麻辣隔愁壁’,让你尝尝,我这愁事儿炒出来,到底是啥味儿!”

说着,老王往灶里添了把火,火苗“噌”地窜起来,映得他脸上的愁云散了大半。他从筐里捡出新鲜的鸡腿肉,切成小块,撒上盐、料酒、生抽,下手抓匀,动作比刚才利索了不少。厉沉舟坐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搭把手递个调料,嘴里还念叨着:“多放把花椒,把愁味儿麻走;再加点辣椒,把烦事儿辣跑!”

老王听着,忍不住笑:“你这小子,比我这掌勺的还懂行!”

油锅里的油热了,老王把腌好的鸡肉倒进锅里,“滋啦”一声,香味瞬间飘了出来。他握着锅铲不停翻炒,鸡肉慢慢变成金黄,再扔进花椒、辣椒、豆瓣酱,红亮亮的酱汁裹满肉块,最后撒上葱花和白芝麻,一股浓郁的麻辣香味直冲鼻腔,连空气里都透着股畅快劲儿。

“成了!你的‘麻辣隔愁壁’!”老王把菜盛进盘子里,往厉沉舟面前一放。红的辣椒、黄的鸡肉、绿的葱花,看着就食欲大开。厉沉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刚一嚼,眼睛就亮了——麻辣味比往常更足,却不呛人,反而带着股韧劲,鸡肉嫩得汁水四溢,咽下去后,连带着心里都热乎乎的。

“绝了!”厉沉舟竖了大拇指,“王老板,你这愁事儿没白愁,炒出来的菜比以前更有味道!这‘麻辣隔愁壁’,就该这么炒!”

老王也夹了一块尝了尝,愣了愣,随即笑了:“还真别说,这么一炒,心里头那股堵得慌的劲儿,好像真跟着油烟飘走了!”

正说着,门口传来脚步声,苏晚、温然、林渊和陆泽凑了过来,刚进门就被香味勾住了:“好香啊!厉沉舟,你又在这儿偷偷吃好吃的!”

“来得正好!”厉沉舟赶紧招呼他们坐下,指着桌上的菜,“尝尝这道‘麻辣隔愁壁’,王老板新创的,味道绝了!”

“麻辣隔愁壁?”苏晚好奇地眨眨眼,“这名字咋这么有意思?”

老王把刚才的事儿说了一遍,几人听完都笑了。陆泽率先拿起筷子:“还有这说法?我得尝尝,看能不能把我这上班的愁事儿也隔了!”一口下去,他直拍大腿,“过瘾!这麻辣味儿够劲儿,吃着心里都敞亮了!”

温然不太能吃辣,林渊帮她挑了块没怎么沾辣椒的:“慢点吃,辣着了我这儿有温水。”温然尝了一口,点点头:“虽然有点辣,但吃着很舒服,好像真的没那么闷了。”

苏晚边吃边问老王:“王老板,你这菜这么好吃,以后就叫这个名儿吧!比之前的更有感觉,客人肯定喜欢!”

老王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刚才炒这道菜的时候,越炒越有劲,那些愁事儿早抛到脑后了,看来这菜还真能‘隔愁’!”

那天中午,菜馆里格外热闹。厉沉舟他们几个边吃边聊,时不时跟老王开玩笑,逗得他哈哈大笑,之前的愁云早就没了踪影。有路过的客人被香味吸引进来,一听说菜名叫“麻辣隔愁壁”,都好奇地点了一份,吃完后纷纷夸赞:“这名字有意思,味道更有意思,吃着心里真舒坦!”

从那以后,“麻辣隔愁壁”就成了老味道菜馆的招牌菜。每天来点菜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都是冲着这名字来的,吃了之后又成了回头客,都说这道菜不仅味道好,还能解烦忧,吃一口,浑身的愁劲儿都散了。

老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之前亏的本钱很快赚了回来,儿子的学费交了,家里的冰箱也换了新的,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每次炒这道菜的时候,他都格外用心,嘴里还会念叨:“隔愁,隔愁,把大伙儿的愁事儿都隔在外头!”

厉沉舟还是经常来菜馆,每次来必点“麻辣隔愁壁”。有时候他工作不顺心,吃一口这道菜,麻辣味直冲喉咙,心里的堵得慌的劲儿就散了;有时候看到老王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他也跟着开心。

有一次,厉沉舟带着公司的同事来吃饭,同事们尝了“麻辣隔愁壁”,都赞不绝口。其中一个刚失恋的同事,吃着吃着就红了眼,说:“这菜真能隔愁,我好像没那么难受了。”老王听见了,特意给他加了份小菜,笑着说:“小伙子,没啥坎儿过不去,就像这菜,再辣的味儿,咽下去就舒坦了!”

同事点点头,又吃了一口,眼里的泪没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老味道菜馆的“麻辣隔愁壁”越来越有名,不仅街坊邻居爱来吃,连远处的人都专程来打卡。大家都说,这道菜里藏着过日子的道理——哪有过不去的愁事儿,就像这麻辣味,再冲再烈,咽下去后,留下的都是满口鲜香。

老王也常说:“多亏了沉舟这小子,给我这菜起了个好名儿,也给我指了条道。其实啊,过日子就像炒这道菜,多点麻辣劲儿,少点愁眉苦脸,再难的事儿,炒着炒着就过去了。”

厉沉舟每次听到这话,都嘿嘿笑:“王老板,这可不是我厉害,是你这菜本身就有劲儿!能隔愁的不是名字,是你炒菜的用心,是这菜里的烟火气啊!”

夕阳西下的时候,老味道菜馆的油烟裹着麻辣香味飘出巷口,里面传来老王的吆喝声、客人的谈笑声,还有锅铲碰撞的清脆声响。那道“麻辣隔愁壁”,就像一剂暖心的良药,带着满满的烟火气,把每个人的愁事儿都隔在墙外,只留下桌上的鲜香和心里的敞亮,陪着大家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傍晚的风裹着点热意,吹得巷口的梧桐叶沙沙响。厉沉舟拉着苏晚的手,快步往“老味道菜馆”走,嘴里还念叨着:“快着点,晚了就得等座!今儿非得让你尝尝那道‘麻辣隔愁壁’,保准你吃了浑身舒坦!”

苏晚笑着被他拽着走,手里还拎着刚买的小零食:“看你急的,好像谁跟你抢似的!再说了,我这也没啥愁事儿,吃了会不会‘隔’着开心啊?”

“你懂啥!这菜不光能隔愁,还能添乐呢!”厉沉舟推开菜馆门,熟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刚要喊“王老板”,就见老王正端着菜往桌上送,看见他俩,立马笑着招呼:“沉舟,晚晚!今儿来得巧,还有靠窗的座!”

两人刚坐下,厉沉舟就朝后厨喊:“王老板!今儿跟往常不一样,给我们来个‘升级版’!”

老王擦着手走过来:“啥升级版?你这小子又想琢磨啥新花样?”

厉沉舟拍了拍桌子,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两个人,就吃份大的!给我们来一个‘麻辣隔大愁壁’!”

“麻辣隔大愁壁?”老王愣了愣,随即笑出了声,“你这小子,还真能给我这菜‘加戏’!咋个‘大愁’法?”

苏晚也跟着笑:“他啊,就是觉得上次那分量不够吃,又想找个名头让你多给点肉!”

厉沉舟赶紧摆手:“可别冤枉我!我这是替大伙儿着想,你想啊,有的人愁事儿多,小份的‘隔’不住,就得整个大份的,把那些‘大愁小愁’全给隔在墙外!再说了,我跟晚晚俩人,小份哪够吃,必须得大份才过瘾!”

老王笑得直点头:“行!就冲你这说法,今儿必须给你整个‘大份’的!保证肉多料足,让你俩把所有‘愁事儿’都给隔喽!”

说着,老王转身进了后厨,不一会儿就传来“滋啦滋啦”的炒菜声,花椒和辣椒的香味顺着油烟飘出来,勾得厉沉舟直咽口水。苏晚看着他那馋样,笑着递过一包小饼干:“先垫垫,看你急的,跟多久没吃饭似的。”

“这不是王老板的菜太香了嘛!”厉沉舟接过饼干,咬了一口,“上次带你吃了小份的,你不也说好吃?今儿这大份的,肯定更过瘾!”

正聊着,就见老王端着个比平时大一圈的青花瓷盘走了出来,稳稳地放在桌上——盘里的鸡肉堆得冒尖,红亮亮的辣椒油裹着每一块肉,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和白芝麻,热气腾腾的,麻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比上次的小份看着更诱人。

“你们的‘麻辣隔大愁壁’来喽!”老王放下盘子,笑着说,“今儿特意多放了半斤鸡腿肉,调料也加足了,保准你们吃得过瘾!”

厉沉舟眼睛都亮了,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块,塞进嘴里:“哇!够劲儿!这麻辣味比上次还足,肉也更嫩了!晚晚你快尝尝!”

苏晚也夹了一块,刚一嚼,眼睛就弯成了月牙:“真好吃!这肉裹满了酱汁,麻辣鲜香,一点都不柴!果然大份的更过瘾!”

两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得不亦乐乎。厉沉舟边吃边跟苏晚说:“你看,这‘大愁’就得用大份的菜来隔!不管是工作上的烦事儿,还是生活里的小郁闷,一口下去,全给忘了!”

苏晚笑着点头:“你说得对!本来我还觉得今天上班有点累,吃了这菜,浑身都有劲了!这‘麻辣隔大愁壁’,果然名不虚传!”

正吃着,邻桌的客人听见他俩的话,也凑过来问:“老板,他们点的这‘麻辣隔大愁壁’是啥啊?看着挺好吃,我们也想点一份!”

老王赶紧笑着解释:“这是我们这儿的招牌菜,本来叫‘麻辣隔愁壁’,这俩孩子想多吃点,就叫成‘麻辣隔大愁壁’了,就是大份的意思!你们要是想吃,我也给你们整个大份的!”

“好嘞!那我们也来一份‘麻辣隔大愁壁’!”邻桌的客人爽快地答应了。

不一会儿,又有几桌客人听说了这“麻辣隔大愁壁”,都纷纷点了一份。老王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笑开了花,嘴里还哼着小曲,炒起菜来更有劲了。

厉沉舟和苏晚吃了大半盘,苏晚放下筷子,揉了揉肚子:“不行了,太撑了!这大份的也太实在了,根本吃不完!”

厉沉舟也放下筷子,摸了摸肚子:“确实有点多,不过没关系,打包带回家,晚上接着吃!这么好吃的菜,可不能浪费!”

正说着,就见温然和林渊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个小蛋糕。看见厉沉舟和苏晚,温然笑着说:“真巧,你们也在这儿!我们刚买了蛋糕,想着过来吃点东西,一起分享!”

“快坐快坐!”苏晚赶紧招呼他们,指着桌上的菜,“尝尝这‘麻辣隔大愁壁’,可好吃了!就是我们点的大份,吃不完,正好你们来了,一起吃!”

林渊帮温然拉开椅子,笑着说:“这菜名真有意思,看着也好吃,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四人围着桌子,一边吃着“麻辣隔大愁壁”,一边分享着小蛋糕,说说笑笑,热闹得很。温然不太能吃辣,林渊就帮她挑去辣椒,时不时给她递杯水;厉沉舟和苏晚则你一言我一语,聊着白天发生的趣事,屋里的气氛格外温馨。

老王忙完了后厨的活儿,走出来看见他们四个吃得开心,也凑过来坐了一会儿:“怎么样,我这‘麻辣隔大愁壁’还合胃口吧?”

“太合胃口了!”陆泽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他的蓝牙音箱,“我刚路过就闻见香味了,果然是你们在这儿!王老板,快给我也来一份‘麻辣隔大愁壁’,我也要隔隔我这上班的‘大愁’!”

大家都笑了起来,老王赶紧起身:“好嘞!马上就来!”

陆泽把蓝牙音箱放在桌上,播放起轻快的音乐,屋里顿时更热闹了。几人边吃边聊,边听音乐边笑,之前的疲惫和烦忧,早就随着麻辣香味飘得无影无踪。

吃完饭后,厉沉舟去结账,老王却笑着摆手:“今儿这‘麻辣隔大愁壁’就当我请客了!你们帮我这菜宣传了这么久,还帮我想了这么有意思的名字,这点心意不算啥!”

“那可不行!”厉沉舟赶紧掏出钱,“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你这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们来吃菜,本来就该付钱!”

两人推让了半天,最后老王只好收下钱,又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袋刚炒好的花生:“拿着,路上吃!以后你们再来,不管点啥,我都给你们多加点料!”

厉沉舟他们拿着花生,跟老王道别,走出菜馆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巷口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着路面,格外温馨。

苏晚挽着厉沉舟的胳膊,笑着说:“今儿这‘麻辣隔大愁壁’吃得真过瘾,不仅肚子饱了,心里也舒坦了!”

“那可不!”厉沉舟笑着说,“以后咱们要是有啥‘大愁小愁’,就来这儿吃一份‘麻辣隔大愁壁’,保准啥烦恼都没了!”

温然和林渊走在他们身后,温然靠在林渊肩上,轻声说:“跟大家一起吃饭真开心,以后咱们要经常来这儿聚聚。”

林渊点点头,温柔地说:“好,以后咱们常来,一起吃‘麻辣隔大愁壁’,一起把烦恼都隔在墙外。”

陆泽拿着蓝牙音箱,在旁边放着轻快的音乐,几人的笑声顺着风飘出巷口,和菜馆里飘来的麻辣香味混在一起,格外温暖。

从那以后,“麻辣隔大愁壁”成了老味道菜馆的“爆款菜”,每天来点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是因为名字好奇,有人是因为味道好吃,还有人是想借着这道菜,把心里的“大愁小愁”都给隔掉。

老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每次有人点“麻辣隔大愁壁”,他都会特意多放些料,笑着说:“多吃点,把所有愁事儿都隔喽!”

厉沉舟和苏晚也成了菜馆的常客,时不时就会带着温然、林渊和陆泽一起来,点上一份“麻辣隔大愁壁”,边吃边聊,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在脑后。

他们知道,这道菜之所以受欢迎,不光是因为味道好,更因为它藏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不管遇到多大的愁事儿,只要能坐下来,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和朋友聊聊天,所有的烦恼都会慢慢消散。而“麻辣隔大愁壁”这个名字,就像一句温暖的鼓励,提醒着每个人,不管生活多不容易,都要笑着面对,把愁事儿隔在墙外,把快乐留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老味道菜馆的烟火气依旧,“麻辣隔大愁壁”的香味依旧,那几个年轻人的笑声也依旧。在这小小的菜馆里,在这道热气腾腾的菜里,他们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所有的“大愁小愁”,都化作了满口的鲜香和心里的敞亮。

厉沉舟刚踏进“老味道菜馆”,就看见老王正对着灶台叹气,手里拿着锅铲戳着锅里的鸡肉,眉头皱得紧紧的。他凑过去一看,锅里的“麻辣隔愁壁”颜色寡淡,香味也比往常淡了些,难怪老王愁眉苦脸。

“王老板,这是咋了?菜味儿不对?”厉沉舟拉过小马扎坐下,指着锅里的菜问。

老王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今儿总觉得这菜少点味儿,鲜劲儿不够,客人刚才还说呢,吃着没以前过瘾。”

厉沉舟琢磨了一会儿,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你这菜里酱油放得少!你想啊,酱油提鲜,老抽上色,生抽增味,三者结合,味儿肯定浓!你多放点这三样,保准鲜得掉眉毛!”

老王半信半疑:“真的?我以前都是按老方子放,从没敢多放,万一放多了咸着了咋办?”

“放心!我吃过的盐比你炒过的菜都多!”厉沉舟拍着胸脯打包票,“就听我的,多放两勺酱油、一勺老抽、两勺生抽,绝对错不了!”

架不住厉沉舟的怂恿,老王还真往锅里加了不少酱油、老抽和生抽。翻炒了几下,他低头一看,顿时傻了眼——锅里的鸡肉原本是金黄的,这会儿被酱汁裹着,竟变成了黑乎乎的一团,别说卖相了,看着都有点“惨不忍睹”。

“坏了坏了!”老王急得直跺脚,“你看这颜色,黑黢黢的,谁敢吃啊!这可咋整!”

周围帮忙的伙计也围过来看,都皱着眉叹气,连刚进门的苏晚都凑过来,看着锅里的菜忍不住笑:“厉沉舟,你这主意可不太行啊,好好的菜咋变成这样了?”

厉沉舟也有点尴尬,挠着头盯着黑乎乎的鸡肉,心里琢磨着怎么救场。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尝了尝,眼睛突然亮了——虽然颜色黑,但麻辣味里裹着浓浓的酱香,鲜劲儿比之前还足,口感竟一点没差!

他放下筷子,沉思片刻,突然一拍灶台:“王老板,别愁!这菜咱改名!就叫‘麻辣隔黑壁’!”

“麻辣隔黑壁?”老王愣了愣,“这名字啥意思?跟这黑黢黢的菜有啥关系?”

“当然有关系!”厉沉舟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解释,“你看啊,‘黑’是这菜的特色,一眼就能记住;再者,这‘黑’可不是普通的黑,是‘酱香浓郁’的黑,是‘鲜味儿十足’的黑!咱就主打‘外表黑,内里鲜’,保准客人好奇!再说了,‘隔黑壁’,意思是把那些‘见不得光’的烦事儿、糟心事儿,全隔在墙外,多吉利!”

老王听得眼睛直眨,琢磨了半天,突然笑了:“你别说,这么一解释,这名字还真有点意思!可这颜色……客人能接受吗?”

“咋不能!”厉沉舟拿起盘子,让老王把菜盛出来,“你看,撒上点葱花和白芝麻,黑红相间,绿白点缀,看着不就有食欲了?再说了,味道这么好,客人尝一口就知道,这‘黑’是‘宝藏黑’!”

老王半信半疑地把菜盛出来,撒上葱花和白芝麻,别说,黑乎乎的鸡肉上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雪白的芝麻,还真比刚才顺眼了不少。刚端上桌,就有客人凑过来问:“老板,这啥菜啊?颜色这么特别,叫啥名儿?”

“这叫‘麻辣隔黑壁’!”厉沉舟赶紧上前介绍,“外表看着黑,内里鲜得很,您尝尝就知道了!”

客人好奇地夹了一块,刚嚼了两口,就竖了大拇指:“好吃!这酱香太浓了,麻辣味儿也够劲儿,别看颜色黑,味道绝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客人,后面的人也纷纷好奇地点了“麻辣隔黑壁”。没想到,这道菜竟意外地受欢迎,不少人都说“看着黑,吃着香”,还有人专门为了这道“特色黑菜”来打卡,说“从没吃过这么有意思的麻辣菜”。

老王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笑得合不拢嘴,拍着厉沉舟的肩膀说:“沉舟,还是你小子有主意!要不是你,我这锅菜就浪费了,还多了道招牌菜!”

厉沉舟嘿嘿笑:“我就说嘛,这‘黑’不是缺点,是特色!以后咱就主打这‘麻辣隔黑壁’,保准生意更火!”

苏晚坐在旁边,看着厉沉舟得意的样子,笑着递过一杯水:“算你运气好,歪打正着!不过这菜味道是真不错,比之前的更有层次感,酱香和麻辣味融合得刚好。”

“那可不!”厉沉舟接过水,喝了一口,“我这叫‘化腐朽为神奇’!以后你要是做饭失手了,也学我这招,改个名儿,说不定就成特色菜了!”

苏晚笑着白了他一眼:“就你机灵!不过说真的,这‘麻辣隔黑壁’还真挺有意思,名字好记,味道又好,肯定能火一阵子。”

果然,没过几天,“老味道菜馆”的“麻辣隔黑壁”就成了巷子里的“网红菜”。不少人听说有这么一道“黑黢黢却巨好吃”的麻辣菜,都专程来打卡,甚至还有人拍了视频发在网上,配文“万万没想到,这道‘黑菜’竟这么香!”,引得更多人来尝鲜。

老王每天炒“麻辣隔黑壁”都炒得手酸,却笑得格外开心。他还特意调整了调料比例,既保留了浓郁的酱香和鲜味儿,又让颜色没那么“黑得吓人”,恰到好处的深褐色,配上葱花芝麻,卖相好了不少,味道却更上一层楼。

厉沉舟还是经常来菜馆,每次来都要点一份“麻辣隔黑壁”,边吃边跟老王聊生意。有时候看到客人对着“黑菜”好奇的样子,他还会主动上前介绍:“这菜叫‘麻辣隔黑壁’,‘黑’是酱香的证明,‘隔黑’是隔掉糟心事,吃一口,保准你啥烦恼都没了!”

客人听了,大多会笑着点头:“有意思!吃着这菜,还真觉得心里敞亮,那些烦心的‘黑事儿’,好像真就隔在墙外了!”

有一次,一个刚丢了工作的年轻人来菜馆吃饭,点了一份“麻辣隔黑壁”,吃着吃着就红了眼。老王看在眼里,主动给他加了份小菜,笑着说:“小伙子,别愁!这菜叫‘隔黑壁’,就是让你把那些糟心事儿都隔掉!啥坎儿过不去啊,吃饱了,有力气了,啥都能解决!”

年轻人看着黑乎乎却香喷喷的菜,又看了看老王和善的脸,突然笑了:“谢谢您,老板!这菜真好吃,吃着心里暖和,好像真没那么难受了。”

从那以后,这年轻人也成了菜馆的常客,每次来都点“麻辣隔黑壁”,后来找到了新工作,还特意来跟老王和厉沉舟报喜,说:“多亏了你们这‘麻辣隔黑壁’,每次吃都觉得有劲儿,好像再难的事儿都能扛过去!”

厉沉舟听了,心里也暖暖的。他没想到,自己当初随口一提的建议,意外“搞砸”了菜,又随口改了个名儿,竟成了这么多人的“暖心菜”。原来,食物的意义从来不止是饱腹,更能传递温暖,化解烦恼。

日子一天天过,“麻辣隔黑壁”依旧是老味道菜馆的招牌菜。每天饭点,菜馆里都坐满了人,空气中飘着浓郁的酱香和麻辣味,夹杂着客人的谈笑声,格外热闹。

老王常说:“这道菜能火,全靠沉舟这小子的‘歪点子’!有时候啊,看着是‘坏事儿’,换个角度,就成了‘好事儿’,就像这菜,黑不溜秋的,却成了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厉沉舟每次听到这话,都笑着回应:“可不是嘛!生活就像这‘麻辣隔黑壁’,看着可能有点‘黑’,有点糟心,但只要细细品,就会发现藏在里面的‘鲜’和‘暖’,那些所谓的‘黑事儿’,说到底,都是过眼云烟,隔一隔,就过去了!”

夕阳西下,菜馆的油烟裹着酱香飘出巷口,“麻辣隔黑壁”的香味吸引着过往的行人。这道曾因“黑乎乎”差点被丢弃的菜,如今成了最受欢迎的味道,就像生活里那些看似糟糕的瞬间,只要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总能品出藏在其中的甜与鲜,把“黑壁”隔在身后,大步走向满是烟火气的前方。

傍晚的风刚卷着巷口的槐花香飘进“老味道菜馆”,苏晚就跟着厉沉舟迈了进来,熟门熟路地往靠窗的老位置坐:“王老板,今儿还吃你家的‘麻辣隔黑壁’!”

老王正在后厨颠勺,听见声音探出头来,笑着应:“晚晚来啦!就等你这句话呢,刚宰的鲜鸡,正准备炒!”

厉沉舟挨着苏晚坐下,戳了戳桌上的菜单:“还是老规矩,大份!上次那酱香我还没吃够呢!”

苏晚却摆摆手,眼睛亮晶晶地凑到后厨门口:“王老板,我有个新主意!你在‘麻辣隔黑壁’里加点胡椒粉呗?胡椒粉暖身,还能提鲜,说不定味道更绝!”

老王手里的锅铲顿了顿:“加胡椒粉?这倒是没试过,会不会跟麻辣味串了啊?”

“试试嘛!”苏晚眨眨眼,“好吃就是新花样,不好吃大不了还按老方子来,我相信你的手艺!”

厉沉舟也跟着帮腔:“就是,王老板,晚晚这主意准没错!咱这菜本来就讲究‘隔愁’,加了胡椒粉更暖,愁事儿更留不住了!”

老王被他俩说得动了心,干脆应下来:“行!今儿就给你们整个‘胡椒版’的!”

后厨里很快传来动静,先是鸡肉下锅的“滋啦”声,接着是花椒、辣椒的香气窜出来,没过一会儿,又混进了胡椒粉独有的辛香,两种香味缠在一起,比往常更勾人。苏晚趴在桌上,鼻尖凑着空气闻,眼睛都笑弯了:“闻着就好吃!厉沉舟,一会儿你可别跟我抢!”

“谁抢你了!”厉沉舟嘴上反驳,手却已经摸好了筷子,眼巴巴盯着后厨的方向。

没等多久,老王就端着个冒着热气的大盘子出来了。盘子里的菜比往常更添了几分暖调,深褐色的鸡肉裹着油亮的酱汁,胡椒粉细密地撒在上面,一靠近,麻辣香、酱鲜香再加上胡椒的辛香,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你们的‘胡椒版麻辣隔黑壁’来喽!”老王把盘子往桌上一放,“快尝尝,看看这味儿怎么样!”

苏晚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吹了吹就送进嘴里。刚一嚼,眼睛瞬间亮了——麻辣味依旧够劲,酱香裹着鸡肉的鲜嫩,而胡椒粉的辛暖顺着喉咙滑下去,像是一股暖流涌进肚子里,之前因为工作琐碎攒下的那点烦闷,竟一下子散了大半。

她又连着吃了两块,腮帮子鼓鼓的,嘴里还不停地赞叹:“太好吃了!这胡椒粉加得太妙了!又暖又鲜,麻辣味也没被盖掉,反而更有层次了!我刚才还想着工作上的烦事儿,现在全忘了!”

厉沉舟也赶紧尝了一口,刚入口就眯起了眼睛:“绝了!比之前更过瘾!胡椒的暖刚好中和了一点麻辣的冲,吃着浑身都舒坦,难怪你忘了愁事儿!”

老王站在旁边,看着他俩吃得满足,心里也乐开了花:“这么说,这加了胡椒粉的版本,比之前还受欢迎?”

“何止是受欢迎!”苏晚放下筷子,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老王,“这味道跟之前的‘麻辣隔黑壁’完全是两种感觉,根本就是一道新菜!王老板,不如给它起个新名吧!就当是菜馆的一道新招牌!”

厉沉舟立马附和:“对啊!这味儿太特别了,必须有个专属名字!”

老王摸着下巴琢磨起来:“起啥名好呢?既得有之前的‘黑’和‘麻辣’,还得体现出胡椒粉的‘暖’和‘隔愁’的意思……”

苏晚歪着头想了想,突然一拍手,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想好了!就叫‘麻辣隔愁黑壁’!你看,‘麻辣’是底子,‘隔愁’是咱们这菜的心意,加了胡椒粉之后,更能把愁事儿全隔掉;‘黑’是它的特色,酱香浓郁的样子,一听就知道是咱这独一份的菜!”

“麻辣隔愁黑壁!”厉沉舟重复了一遍,猛地拍手,“这名字好!既保留了之前的特色,又点出了新味道的心意,朗朗上口还好记!”

老王也跟着点头,笑得合不拢嘴:“好!就叫这个名儿!以后咱菜馆又多一道招牌菜!”

正说着,温然和林渊也走进了菜馆,刚进门就被桌上的菜香勾住了:“好香啊!你们吃的啥?闻着比之前的‘麻辣隔黑壁’还香!”

“快来尝尝!”苏晚赶紧招呼他们坐下,“这是新出的‘麻辣隔愁黑壁’,我提议加了胡椒粉,味道绝了!”

林渊帮温然拉开椅子,温然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刚嚼了两口,就笑着说:“真的好好吃!胡椒粉的暖太舒服了,吃着心里都敞亮了,难怪叫‘隔愁’,确实能让人忘了烦事儿!”

“我就说吧!”苏晚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又给他们俩各夹了一块,“以后这就是我的‘心头好’了,每次来必点!”

不一会儿,陆泽也提着他的蓝牙音箱凑了过来,一坐下就嚷嚷:“啥好吃的?给我留一口!”说着就夹了一块塞进嘴里,嚼了两下,瞬间瞪圆了眼睛:“我去!这味儿也太上头了!比之前的还过瘾,暖乎乎的,我这加班的累劲儿都没了!”

几人围着桌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边吃边聊,笑声此起彼伏。邻桌的客人听见他们的谈论,也好奇地问老王:“老板,他们吃的这‘麻辣隔愁黑壁’是啥新菜啊?看着挺好吃,我们也想点一份!”

“好嘞!马上就来!”老王答应着,转身进了后厨,炒起菜来更有劲了。

从那天起,“麻辣隔愁黑壁”就成了老味道菜馆的新招牌。每天来点菜的人络绎不绝,不少老顾客都是冲着这道新菜来的,还有人专门带着朋友来打卡,说“这菜又暖又辣,吃一口就能忘掉所有愁事儿”。

有一次,苏晚因为跟同事闹了点别扭,心里闷闷不乐地来菜馆,点了一份“麻辣隔愁黑壁”。刚吃了几口,胡椒粉的暖意裹着麻辣香滑进肚子里,之前的委屈和烦躁竟慢慢散了。老王看见她脸色不对,特意送了她一碟凉拌黄瓜:“晚晚,是不是有啥烦心事?吃了这‘隔愁黑壁’,就把那些不开心全隔在墙外,别往心里去。”

苏晚看着老王和善的脸,又看了看桌上热气腾腾的菜,突然笑了:“谢谢您,王老板。吃了您这菜,我真的好多了,那些烦心事好像真的忘了。”

老王笑着摆手:“那就好!这菜啊,就是给大伙儿解烦忧的,不管啥愁事儿,吃一顿热乎的,就啥都过去了。”

厉沉舟知道苏晚心情不好,特意早早下班来陪她,坐在她对面,给她夹菜:“别想那些不开心的了,你看这菜多好吃,吃了就能‘隔愁’,有我陪着你呢,啥事儿都不算事儿。”

苏晚看着厉沉舟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拿起筷子,又夹了一块“麻辣隔愁黑壁”:“嗯!有这菜,还有你,我啥愁事儿都没有了!”

日子一天天过,“麻辣隔愁黑壁”成了菜馆里最受欢迎的菜之一。不管是遇到工作烦恼的年轻人,还是为生活琐事操心的大爷大妈,只要来这儿点一份这道菜,吃着热乎乎、麻辣鲜香的鸡肉,感受着胡椒粉带来的暖意,脸上的愁云总会慢慢散去。

老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在后厨炒这道菜,嘴里都哼着小曲。他常说:“这道菜能火,多亏了晚晚这丫头的好主意!有时候啊,一点小小的改动,就能带来大大的惊喜,就像这菜,加了点胡椒粉,不仅味更好了,还能帮大伙儿解烦忧,这才是真的‘好味道’!”

苏晚也成了这道菜的“头号粉丝”,每次来菜馆,都要跟老王聊两句这道菜的味道,偶尔还会琢磨着再加些小配料,让味道更丰富。厉沉舟总笑着说她“比老板还上心”,苏晚却认真地说:“因为这道菜不仅好吃,还藏着咱们的心意啊,能让大家吃了忘掉愁事儿,多好!”

傍晚的夕阳洒进菜馆,给桌上的“麻辣隔愁黑壁”镀上了一层暖光。菜香混着烟火气,飘满了整个巷子,来来往往的人被香味吸引,走进菜馆,点上一份这道暖心的菜,把所有的愁事儿都隔在墙外,只留下满口的鲜香和心里的敞亮。

这道由苏晚提议诞生的“麻辣隔愁黑壁”,就像一剂暖心的良药,带着满满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陪伴着每一个来这儿吃饭的人,把平凡日子里的烦恼轻轻拂去,留下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生活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