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枭集团内部的气氛,如同一锅被文火慢炖的浓汤,表面维持着诡异的平静,底下却翻滚着猜忌、恐惧和压抑的躁动。“清道夫”行动的余威尚存,内部清洗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陈默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舞者,在这片布满荆棘的舞台上小心腾挪。他深知,仅仅依靠转移视线和展现技术能力,还不足以真正触碰到林枭最核心的机密。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他在林枭眼中,从“有待观察的回归者”转变为“仍有价值的可用之才”的机会。
机会出现在一条关键的运输线路上。这条线路负责将集团在边境地区分散加工的半成品,通过极其隐秘的通道,运往几个核心精炼点和秘密仓库。然而,近期这条线路却接连出现问题,不是运输队遭遇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骚扰,就是预设的接应点暴露,导致数次损失。负责该线路的外勤头目焦头烂额,却始终查不出原因,内部开始流传有“内鬼”专门针对这条动脉下手的谣言。
“幽灵”负责排查线路的通讯安全和监控系统,但未能发现明显的入侵痕迹。问题似乎出在更原始的环节——路线规划、人员可靠性,或者某种他们尚未察觉的监视方式。
在一次由“血薇”主持的、关于该线路安全问题的会议上,气氛凝重。几个相关头目互相推诿,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会不会是路线本身被渗透了?”一个头目猜测,“知道完整路线的人不多……”
“或者是我们用的那几家本地运输公司有问题?”另一个接口道。
陈默作为被“幽灵”要求列席提供技术分析支持的人员,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他仔细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大脑飞速运转,结合他之前接触到的有限物流信息和“幽灵”共享的部分通讯日志,一个模糊的猜想逐渐形成。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陈默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停下争论:“或许,问题不在于我们内部,也不在于路线本身,而在于……‘影子’。”
“影子?”“血薇”锐利的目光立刻投向他。
“一种很古老的追踪方式,但有效。”陈默解释道,他不能表现得太过于精通此类“低技术”手段,那会与他之前的“技术顾问”形象不符,但他可以引导,“对方可能没有入侵我们的通讯,也没有收买我们的核心人员。他们只是用了最笨,但也最难防范的方法——长期、隐蔽的物理跟踪。我们的运输车队规模不小,在特定路段,尤其是人烟稀少的区域,很容易被高手缀上。他们不需要跟完全程,只需要确定大致的流向和几个关键节点,就足以判断出我们的活动规律和核心区域。”
他顿了顿,看向“幽灵”:“‘幽灵’检查过车队车辆吗?特别是底盘、夹层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有没有可能被安装了非电子类的、比如磁吸式的定位信标?或者,对方使用了高空无人机进行间歇性监控?我们的反制措施主要针对电子信号,如果对方采用光学跟踪或者这种周期性、低频率的监控,确实容易遗漏。”
“幽灵”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思索,随即点了点头:“排查过电子信号,但物理检查……和无人机规避策略,确实存在盲区。”他看向陈默的眼神少了一丝冷淡,多了一分认可。陈默提出的可能性,跳出了他习惯的电子战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调查方向。
“血薇”当机立断:“立刻安排对所有备用和常用车辆进行彻底物理检查!扩大对运输路线周边空域的监控范围,增加无人机巡逻频次!下一次运输任务,调整时间,路线分三段,由不同小组负责,中间设置伪装车队和反跟踪节点!”
新的方案被迅速部署下去。结果,在几辆车的底盘隐蔽处,果然发现了不属于己方的、强磁吸附的简易定位器。同时,调整后的运输方案成功甩掉了可能的跟踪者,一批至关重要的半成品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次危机的解决,虽然未能抓住跟踪者,却有效遏制了线路上的损失,避免了更大的暴露风险。陈默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被“幽灵”如实汇报给了林枭。
数日后,陈默被“血薇”亲自带到了林枭所在的指挥中心外层。与之前那次充满审视和压迫的觐见不同,这一次,林枭看他的目光中,少了几分冰寒,多了一丝难以捉摸的审视。
“你提出的思路,很有用。”林枭的声音平淡,听不出褒奖,“看来,外面的风雨,并没有让你的脑子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