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破冰:塔寨余烬 > 第95章 无法代替的人选

第95章 无法代替的人选(1 / 2)

远东市的地下指挥中心,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临时拼凑的长条会议桌周围,烟雾缭绕,混杂着汗味、咖啡因过量的酸腐气息和一种无声的焦虑。苏晚晴团队提供的金融狙击初步见效,几条明显的资金流被冻结,这像一剂强心针,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被打痛了的林枭,下一步会如何反扑?他那隐匿在黑暗中的最终巢穴,又究竟在何方?

“方舟”行动的核心指挥部成员,包括雷战、陈诺、林娜、张震,以及通过加密视频连线的苏晚晴及其几位核心分析主管,正在召开最终行动前的最后一次战略会议。议题核心:如何定位林枭的最终藏身之地,以及在确定位置后,如何实施决定性的突击。

“根据我们截获的零星通信碎片和资金异常流动的最终指向,”苏晚晴清冷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她身后的屏幕上展示着一张经过层层过滤后仍显复杂的网络图,“综合判断,林枭及其核心团队,在遭受我们金融层面的打击后,极有可能已经转移至一个预设的、具备高度自治能力和严密防护的‘堡垒’。这个地点,不再仅仅是藏身点,更可能是他最后的指挥中心,甚至……是‘冥府之门’最终形态的孵化器。”

她切换画面,显示出几张卫星图片,标注了几个可能区域——远郊的废弃矿山、错综复杂的地下防空设施、甚至可能是伪装成私人庄园或科研前哨站的地方。每一个地点都看似有可能,但又都缺乏决定性的证据。

“问题在于,”张震指着那些图片,眉头紧锁,“这些地点分布零散,环境各异,如果我们分兵排查,不仅效率低下,力量分散,而且极易打草惊蛇。一旦林枭察觉,他可能会提前启动最终方案,或者再次转移,我们将前功尽弃。”

“那就需要更精准的定位。”林娜接过话,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我正在尝试通过分析他们可能依赖的、非公开的通信协议残留信号,以及城市能源网络的微小异常消耗来定位高能耗的隐蔽设施。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对方肯定有反制措施,成功率无法保证。”

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清楚,时间是他们最奢侈也最残酷的敌人。每过去一分钟,林枭完成他最终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

“那么,在无法精确定位的情况下,”一位来自高层协调小组的代表,一位姓李的局长,声音沉稳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组织一支精锐的特遣队,对这几个重点嫌疑区域,进行同步的、强力的试探性攻击?以火力进行侦察,逼迫他露出破绽。”

这个提议让雷战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李局,这不行。”雷战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战场指挥官特有的现实感,“且不说分兵导致单点力量薄弱,林枭现在的藏身处,必然如同铁桶阵。强攻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的人一头撞上预设的死亡陷阱,造成大量伤亡,而林枭则可以趁乱从我们不知道的密道再次溜走。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也冒不起这个险。”

“雷组长说得对。”苏晚晴在屏幕那头表示支持,她的分析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案例库,“类似林枭这样的高智商、有预谋的罪犯,其最终巢穴的防御设计往往超出常规想象。强攻不仅代价高昂,更可能触发其预设的极端应对机制,比如……释放库存的病毒。”

“那怎么办?”李局的语气带上了几分焦躁,“难道我们就坐在这里,等着林枭准备好一切,然后把更可怕的灾难抛向我们吗?总得有个可行的方案!”

争论的气氛开始升温。有人提议加大空中侦察力度,有人建议动用更高级别的技术监控手段,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是否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审讯方式,从已抓获的、可能知情的“创世纪”低层人员口中撬出信息。每一种方案都被提出,又被迅速否定,要么是条件不成熟,要么是风险不可控,要么是违背了行动的基本原则。

指挥部陷入了僵局。烟雾更浓,焦虑更甚。仿佛他们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迷宫里,明明知道敌人就在某堵墙后面,却找不到那扇正确的门,也找不到能砸开墙的重锤。

就在这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闷中,一直沉默不语的雷战,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视频画面中苏晚晴那冷静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焦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近乎孤注一掷的决断。

“有一个办法。”雷战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或者说,只有一个人,有可能为我们找到那扇正确的门,并且……从内部为我们打开它。”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的下文。

雷战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个名字:“陈默。”

“陈默?”

这个名字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陈诺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林娜也停下了敲击键盘的动作,愕然地看向雷战。连屏幕那端的苏晚晴,也几不可察地微微前倾了身体,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极度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