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狼烟北平开始 > 第53章 句容炮吼,钢铁盛宴

第53章 句容炮吼,钢铁盛宴(1 / 2)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十一月十日午后,句容城东的五里牌阵地尘土飞扬。周明远率 11 师刚在土坡后构筑好防御工事,侦察兵就骑着快马狂奔而来,马背上的望远镜镜筒还在剧烈晃动,缰绳磨得手掌渗血:“师座!日军第 16 师团主力杀过来了!先头是装甲车集群,后面跟着重炮群,炮管比水桶还粗,牵引车都得六匹马拉!”

周明远登上临时搭建的木质观测塔,蔡司望远镜的镜片里,日军队列如黑色巨蟒般盘踞在公路上 ——94 式装甲车的履带碾过冻土,在地面压出深深的齿痕,车载机枪的枪管泛着冷光;其后的步兵联队密集如蚁,三八式步枪的刺刀在阳光下连成一片;最令人心悸的是队尾的重炮方阵:六门 7 年式 305 毫米重榴弹炮被履带牵引车拖着前进,炮身上的旭日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炮轮直径足有一人高,每转动一圈都溅起半米高的尘土。

“是 7 年式 305 毫米重榴弹炮!” 周明远咬牙低语,指节因攥紧望远镜而发白。他曾在系统资料库见过这种 “陆战巨无霸” 的详细参数:炮身重达 122 吨,需 12 人操作,一发炮弹就有 387 公斤,落地能砸出十余米宽、五米深的弹坑。此前大场镇的友军第 67 师,就是在这种巨炮的轰击下,半天内伤亡过半,阵地被夷为平地。

“师座,鬼子的重炮至少在一万五千米外!” 炮兵团长张汉卿脸色发白,手里的测距仪差点摔在地上,“咱们的 18 门克式山炮最大射程刚过一万二千米,就算垫高炮架也够不着,要是等他们架好炮,咱们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都跟纸糊的一样!” 他身后的炮兵们正忙着给山炮加装防盾,钢钎敲击钢板的声音在阵地上格外刺耳,却掩不住士兵们眼底的焦虑。

周明远的手指在指挥刀柄上反复摩挲,目光扫过阵地后方的密林 —— 那里隐约能看到二十辆蒙着深绿色帆布的卡车,车斗两侧用白漆喷着 “滇缅路运输队” 的字样,车轮上还沾着滇黔古道的红泥。这是他三天前通过系统触发 “战略储备激活” 任务后,特意让白雪晴率南侨机工队星夜押运的物资,每辆卡车都加装了钢板护甲,驾驶舱旁还架着捷克式轻机枪。

“系统,确认启用储备物资,请求滇缅路运输队即刻交接!” 周明远在心中默念,指尖传来轻微的麻痒感,这是系统交互的专属触感。

【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型火力威胁,消耗

军功值解锁 “重炮集群” 补给,滇缅路运输队已抵达阵地后侧三公里处,押运物资清单:8 门德制 150 毫米 sFh18 榴弹炮(含炮架、瞄准镜、炮盾全套配件)、4 门 88 毫米 Fk 18 高射炮(含平射转换套件)、200 枚 24 手榴弹(每枚装药量 150 克 tNt)、10 挺 G34 通用机枪(含 50 发弹链 x200 条)、3 个基数弹药(150 毫米榴弹每门配 60 发,88 毫米穿甲弹每门配 80 发)。同步触发 “钢铁洪流” buff:重炮射速提升 100%,炮弹穿深增加 50%,持续至战役结束】

系统提示音刚落,阵地后侧突然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声。白雪晴穿着沾满油污的南洋工装,跳下车时军靴上的红泥还未干透,她手里攥着物资交接单,跑起来时帆布挎包撞得腰间的水壶叮当响:“明远!20 辆卡车,每门炮都用防雨油布裹了三层,炮弹箱里垫了防潮纸,南侨机工们连夜赶了一千二百里,没丢一件东西!”

卡车帆布被猛地拉开,露出里面漆黑的重炮炮身 —— 德制 sFh18 榴弹炮的炮管修长,炮盾上还印着克虏伯兵工厂的钢印;88 毫米高射炮的炮架呈十字形,炮口制退器上的散热孔清晰可见。新收拢的东北军老兵李铁柱曾在沈阳兵工厂见过类似装备,此刻他突然跪地,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 88 炮的炮管,眼泪混着尘土滚落:“这是德国人的 88 炮!能打穿鬼子的 97 式坦克装甲,平射时还能揍他们的重炮,当年在东北,咱们做梦都想有这家伙!”

阿译早已带着维修班冲过去,他穿着沾满机油的工装,眼镜片上蒙着白汽,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师座!每门炮都配了完整的工具包,炮栓、复进机都是新的,瞄准镜里的十字线清晰得很!30 分钟内保证架设完毕!” 维修兵们立刻分工 —— 有的拆卸固定炮身的螺栓,有的校准炮架水平仪,有的给炮轮加装防滑链,扳手与螺丝刀碰撞的声音,在阵地上汇成激昂的节奏。

此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三千米外的稻田,94 式装甲车的车载机枪开始试探性射击,子弹在工事掩体上溅起火星,打在钢筋混凝土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脆响。周卫国率 31 团趴在散兵坑后,钢盔压得很低,对着电台大喊:“师座,鬼子步兵开始推进了!前两排是掷弹筒手,要不要让弟兄们先打一轮排枪?”

“等!” 周明远盯着日军重炮阵地的方向,望远镜里,日军炮兵正忙着挖掘炮位 —— 六名士兵一组,用铁锹铲冻土,用镐头砸石块,炮位四周还架起了钢板防盾,“让他们把重炮架好,装弹上膛,咱们再开席!” 他对着通讯兵下令:“88 炮连部署在左翼土岗,挖三米深的炮位,炮盾朝东北方向;150 毫米榴弹炮在右翼构筑环形阵地,标尺定在一万六千米,炮口抬高 35 度;所有重机枪组成三层交叉火力网,第一层五百米,第二层八百米,第三层一千二百米,拦住步兵冲锋!”

下午三时许,日军的重炮突然轰鸣。第一发 305 毫米榴弹带着尖锐的啸声掠过天空,落地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 泥土混着碎石冲天而起,形成十余米高的烟柱,三十米外的重机枪工事瞬间被夷为平地,钢筋扭曲如麻花,两名士兵的钢盔被炸飞五十米远,上面还嵌着半块弹片。

周明远趴在观测壕里,脸上被飞溅的泥土覆盖,他抹去眼睛旁的尘土,望远镜里日军的重炮还在持续发射,每一发炮弹落下都能撕开一道口子。新收拢的川军士兵王二柱吓得缩在散兵坑角落,双手抱着头,嘴里念叨着 “娘啊”,却被身边的 11 师老兵陈刚按住肩膀:“别怕!等会儿让师座的 88 炮给咱们报仇!你看那炮,一准儿能把鬼子的重炮炸成废铁!”

就在此时,白雪晴带着三名南侨机工扛着弹药箱跑来,箱子上的 “德制 150 毫米榴弹” 字样格外醒目:“明远!炮弹都卸完了,每箱里有三发,引信分瞬发和延时两种,机工们还能帮着搬炮弹!” 机工队队长陈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一口白牙:“师座,咱们在滇缅路练过扛炮弹,一百斤的箱子能跑五十米不换气!”

“88 炮连,试射!” 周明远终于挥下手臂,指挥旗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四门 88 毫米高射炮同时转向,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炮手们动作娴熟地装填穿甲弹 —— 第一炮手打开炮闩,第二炮手托着 21.5 公斤的穿甲弹塞进炮膛,第三炮手关闭炮闩,第四炮手调整标尺,整个过程只用了 28 秒,比手册规定的时间还快 2 秒。

“放!” 炮连连长嘶吼着按下击发器。穿甲弹呼啸而出,带着尖锐的啸声掠过三千米的距离,空气被撕裂的声音清晰可闻。炮弹精准命中一门正在装弹的 305 毫米重榴弹炮 —— 先是穿透了 10 毫米厚的炮盾,接着钻进炮膛,引爆了里面的炮弹。爆炸声中,日军的巨炮炮管被拦腰炸断,钢片带着火焰飞射三十米,炮组成员瞬间被吞噬在火海中,只剩下扭曲的炮架还立在原地。